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2

六六教师之家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130

标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2,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明意并小结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默写《饮酒》。
    2.预习并熟读课文中其余四首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3.课外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其三)。
    [板书设计] 
    饮酒
    陶渊明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重点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渔家傲》,另两首唐诗以课外自读为主。
    一、导语设计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
    (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快速读背的兴趣,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学生一般能较快背出。)
    (2)教师范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注意教师是否有背错的地方),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解说:教师作出读背的表率,既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又营造一种读背诗词的氛围,师生共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注意教师是否背错,是为了使学生听得更认真。)
    (3)补充注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济:渡过。
    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
    坐观:旁观。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4)让学生再结合这两首词的有关注释进行诵读、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
    (5)打出课件D、E,让学生的理解与认识跟课件展示的画面相对照,看看在理解上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认识。
    2.课文研讨
    (1)孟诗的三、四两句是写什么?
    明确: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2)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明确: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作者面对广袤的湖水而触发之想。其实这是对自己现状的一个比喻:我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被录用进入士大大之列却没人接引,这正如要渡过湖去却无舟船一样。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说自己闲居不仕是有愧于当今的圣明天子的。最后两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解决渔具,以实现获鱼的心愿。最后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门径。
    (3)如何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干谒诗是不大容易写好的,它往往会写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气相。这首干谒诗却写得得体,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达充分。在写洞庭湖的广阔浩大之后,巧妙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古语,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4)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如伺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句是说:在燕然山上还未刻石记功,归家问题还无计可施。其实,这里的“计”应是“打算”
    “做计划”的意思。是说:还不曾破敌为国立功,回家的问题还未考虑。这“归无计”应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如何理解?
    明确:
    “人不寐”指“守边的将士睡不着”。
    “将军白发征夫泪”,此句中的“将军白发”与“征夫泪”可理解为是互文的修辞手法。由于长期守边,边疆生活又极其艰苦,敌人未破,军功未立,思乡思亲之情当然不能免去,将士们不免早生华发,也经常会流下思亲的热泪。但与前面那句“燕然未勒归无计”联系起来看,这并非是消沉之意、怨慨之泪,而是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壮之隋。
    3.欣赏品味
    品味名句: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上述名句的欣赏品味见前面的“课文研讨”相关部分。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一句写得精练而有气势。读着此句,眼前出现一幅边塞画:在人烟稀少的边塞,有一座孤城,两边光秃秃的重峦叠嶂,上空飘浮着缕缕青烟,悲壮的号角声和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城门紧闭,一片荒凉。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的名句,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句。它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以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相信困难终将过去,阴云当能消除,那种让你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的机遇在等着你。读了令人荡气回肠,精神振奋。
    4.课堂训练
    (1)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
    (2)初步背诵《行路难》和《观刈麦》。
    5.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分别介绍李白及其《行路难》和白居易及其《观刈麦》。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渔家傲》。另外,因课时关系将李白和白居易的两首诗作了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尽管如此,我们已初步感悟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宋词的风采,我们若真的是个旅游团,可真应验了“不虚此行”这句话了。不过,我们的观赏绝不是到此为止,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要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欣赏品味。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这五首诗词。
    2.课外再找这五位诗人的一些诗词来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2》相关文章

tag: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八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