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2

六六教师之家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130

标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2,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读背——质疑——研讨—感悟。
    (解说: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质疑释疑——感悟。
    3.教师范读—一扫清文字障碍——听录音——学生背读——教师讲析诗句——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以上三种教法大致适用于三种不同的班级:第一种适用于整体较好的班级,第二种适用于整体尚好的班级,第三种适用于整体一般甚至较差的班级。)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以下材料制作成课件:A.刘旦宅先生于1961年7月据陶潜《饮酒》(其五)诗意作的画。(见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第一册第104页的插图,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10月第1版。)B.陈老莲《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见于图文本《古诗三百首》第16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l版。)巴图文本《唐诗三自首》中《行路难》配图。(见该书1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D.图文本《唐诗三百首》第155页《临洞庭上张丞相》的配图。E.图文本《唐宋词三百首》第62页上《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配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录音机:有关五首诗词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1张,共五张。
    教学时数:2课日寸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初步接触五首诗词,并进行生字教学,重点教学《饮酒》。
    一、导语设计
    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人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解说:这一段导语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二是简介了“田园诗派”及其代表人物。)
    二、解题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据说,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而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解说:这是为了正音、明节拍以及学生自己初步了解课文等。)
    (2)给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补充《饮酒》的注释。
    喧(xuān)  金樽(zūn)  珍馐(xiū)  刈(yī)麦  箪(dān)食  饷(xiǎng)田
    秉(bǐng)穗  嶂(zhàng)  人不寐(mèi)  燕(yān)然
    补充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A或B,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
    “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成为写景名句。王士禛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参见骆玉明对《饮酒》诗的鉴赏之说)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2》相关文章

tag: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八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