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六六教师之家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759

标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㈡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
    1.文献法。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角色虚拟,“假如你是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西北地区地图、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探求文章的写作轨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延伸想象,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㈠: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请看这里的颜色,这是沙漠的标志,而地名却叫“罗布泊”。“泊”就是湖泊,罗布泊原本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荒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
    设计㈡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二、资料展播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可由投影显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西北地区地图”“茫茫大戈壁”“青海湖”“月牙泉”“探险乐园罗布泊”“沙漠风光图”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整体感知。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
    萧瑟(xiāo sè):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hé 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裸露(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熟读课文。
    3.教师提问:同学们,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明确: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提问: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明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明确: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罗布泊的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5.教师总结: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学生齐读12、13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
    2.提问: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学生讨论。
    明确:“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现在西部大开发也同样是开发,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五、品读课文,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师提示: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试探究这篇报告文学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句子评析,试用替换法揣摩文句。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⑴体味真实性
    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作者引用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⑵感受形象性
    具体表现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
    ①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tag: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八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