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诗经)教案设计3

(诗经)教案设计3

六六教师之家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530

标签: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诗经)教案设计3,

24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揣摩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诵诗歌,并能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会鉴赏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阅读其中的诗篇。

教师: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阅读其中的诗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三到四名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诗经》。

2、教师补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汇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产生的。《周颂》的时代最早,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描写农业生产的诗歌。《大雅》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也有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内容一部分与《大雅》相同,一部分跟《国风》相同,其中有不少好诗。《国风》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篇)”。

二、整体感知

1、《关雎》、《蒹葭》在《诗经》中的地位。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蒹葭》属于秦风,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是一篇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

2、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诗歌,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领读,使学生能读得比较顺畅,从而贯通诗意。

3、学生齐读诗歌,深入领会诗意。

三、研读赏析

精读《关雎》,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歌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全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几章?

明确:可分为三章。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3、诗歌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明确: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预习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分小组背诵诗歌,教师抽查。

二、研读赏析

精读《蒹葭》,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三章,每一章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每一章都是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2、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3、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基本相同,也极为单纯,写古今中外“永恒”的题材,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那么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恋的恋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给予人的美感却非常丰富,使表达的感情愈来愈强烈。也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

三、拓展延伸

1、《关雎》和《蒹葭》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感情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感情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关雎》和《蒹葭》: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木瓜》:情人之间互赠礼品,作为永结恩爱的信物

学生可根据理解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只要言之成理,合乎情理即可。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2、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

课后记:

1、学生这是第一次学习《诗经》中的诗歌,这些诗歌与以往学生学习过的古诗有较大的不同。一方面,诗歌的年代比较久远,缺乏对当时时代背景的了解,所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也要求教师做适当的背景知识介绍。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字音的变化,这些诗歌押韵不像近体诗那样有规律可循,读起来有些拗口,因此,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中都必须加强朗读的练习,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直至成诵。

2、诗歌是意象完整而优美的一个整体,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可以给以必要的提示和点拨,但不能逐字逐句翻译,使诗歌意象支离破碎。应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在鉴赏诗歌的基础上得到美的享受。

3、这两首诗歌所涉及的“爱情”主题是学生既好奇又有所回避的话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健康爱情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诗经)教案设计3》相关文章

tag: 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九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