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常识网行政后勤实施方案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六六教师之家 | 实施方案 | 人气:738

标签: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格式,http://www.jiaoshi66.com 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全市20**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及早做好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字〔20**〕270号)精神,结合20**年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情况,制定本防治方案。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分工负责、统一指挥、及时协调,深入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的方针,按照全面部署、保证重点、严格督查的要求,做好本防治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20**年地质灾害概况

20**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9起,其中崩塌6起,地面塌陷2起,地面沉降1起。上述灾害由自然因素(强降雨)和人为活动因素(削坡建设、工程建设中过度抽排地下水)综合诱发,灾害规模均为小型,造成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3.5万元,因灾死亡人数为零(见附件1)。与20**年发灾42起、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488.8万元的灾情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均大幅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年汛期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减少,因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暴雨、强降雨次数减少、频率降低,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相应减少;另一方面,也与我市各级政府和国土房管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密不可分。

二、20**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局气候与农业中心预测,广州市20**年开汛期在4月下旬初(偏晚),龙船水属一般年景,汛期总雨量属偏少年景。前汛期4~6月雨量偏少1~2成,后汛期7~9月雨量偏少1~2成;前汛期降水集中期大致出现在:4月下旬初,5月中旬后期到下旬前期,6月上旬后期到中旬前期,降水集中期内可能出现局部性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

全年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正常,为3~4个,其中可能有1个强度较强的台风严重影响我市;初台可能出现在6月上旬,终台大致出现在9月中旬。各月热带气旋分布大致为:6月1个,7月1~2个,8月1个,9月1个。由于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渐趋剧烈,要特别注意今年天气的异常变化,各有关部门应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中、短期天气预报。

(二)工程活动情况分析。

20**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一年。在城市建设方面,本年度主要项目有:

1.城市道路建设:完善华南快速路三期工程、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东段、广州东沙至新联高速公路、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广州段、广州至高明高速公路广州段、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广州段、广珠高速公路新州至化龙段、南沙至中山高等级公路、南沙平洲至广州南沙高速公路等20项重点工程路网。

2.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地铁2号线延长段、3号线北延线以及4~6号线的施工,继续推进城际广佛线建设,启动珠江新城集运系统土建工程施工。

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猎德污水处理系统及大沙地、龙归、竹料和九佛5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李坑垃圾焚烧发电二厂建设项目。

4.其他工程:加快推进白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广州铁路新客站及武广铁路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并重点推进广州市电视台新址工程、广州市新图书馆、白云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工程、联邦快速亚太转运中心、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亚运会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广州科学城基础设施、金沙洲居住新区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广州南沙基础设施、番禺新城区市政配套设施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预测和工程建设活动情况,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20**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截至3月底,全市已发生9宗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19万元。其中,仅荔湾区大坦沙就发生7宗地面塌陷,且全部与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在汛期,由于连续降雨或短时强降雨影响,中低山丘陵地区特别是经过人工削坡的地段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在其它时段,由于工程建设强度加大,地质环境条件特别是地下水的情况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在隐伏岩溶区和软土分布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局部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规模和危害可能大于往年。

 三、20**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期。

20**年,我市地质灾害汛期防范时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重点防范时期为5月1日至9月30日;汛期重点防治因台风暴雨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他时段重点防范工程建设引发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二)重点防治地区。

一是坚持“看住四大地区”:(1)可能发生边坡失稳及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地区;(2)地质复杂、人口密集、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3)地形复杂、危险斜坡多的地区;(4)可能产生小规模崩塌或因采矿诱发地质灾害的地区。二是突出四个重点保障对象:(1)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2)居民危险斜坡;(3)人口密集的城镇和学校;(4)交通干线和自然人文景观等。

(三)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根据20**年各区、县级市国土房管部门会同市地质调查院(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调查,全市已发现并记录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572处,威胁到3641户约18224人的安全,其中规模、危险性及危害性较大的主要隐患点有90处(见附件2)。在台风暴雨、连续降雨及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易引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需重点加以防范。

四、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我市各级人民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防治地质灾害作为执政为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和落实,保证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落实责任制,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治理及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

(二)制定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各区、县级市国土房管部门应在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预警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协助镇一级政府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各地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及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公布,并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备案。防治方案应作为地方政府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粤府办〔20**〕73号)和市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穗府办〔20**〕1号)要求,进一步完善本行政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各区、县级市要建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做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落实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治理经费,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财力状况和防灾工作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对危害大、影响严重、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彻底治理或搬迁避让,有效地保护公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各区(县级市)在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作中,如在资金方面确有困难,可由区(县级市)国土房管部门与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联合向上级国土房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提出经费补助申请。

 (四)完善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房管部门,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广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的重要作用,通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使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做到“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防范、自我预报、自我应急、自我救治”,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汛期前,各级国土房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汛期后进行复查与总结。各地要充分发挥省、市地质勘查队伍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善后处置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做到“快调查、快定性、快论证、快决策、快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救灾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实施方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