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食疗作用
健康生活小常识话你知:小米又有粟米、白粱粟、粢米、黄粟、稞子、谷子等名称,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原产我国,以山东、河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栽培最多。
小米的食疗作用如下所述:
【性味.功效】:甘、咸,凉;补虚损,健脾胃,清虚热,利尿养肾。
【食疗应用】:胃热消渴者,用陈粟米煮饭食用。有脾胃虚弱,反胃吐食时,可用粟米磨粉,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10g,加盐煮熟,空腹和汤吞服。小儿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将粟米、淮山药共研细末。煮熟加白糖适量哺喂。产后体虚者,用粟米与大红枣煮粥,加红糖食用。
【成分.药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尼克酸。种子蛋白质多含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茎中多含白瑞香甙类,其甙元有抗菌作用,可抑制耐青霉素金葡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对枯草杆菌无效。
【说明】:小米俗称粟米,山东最多。五谷中最硬,被称为硬粟,但得浆水即易化。所含营养成分与大米相比,蛋自质、脂肪、维生素的含量比大米高;此外,还有尼克酸和胡萝卜素。因此,对产妇及小儿特别适宜。北方不仅产妇都服粟米粥,而且婴儿初生也煮粟米粥如饴。喂养后,有导达肠胃的作用。发芽的粟米,名日粟芽,含淀粉酶、B族维生素、淀粉及蛋白质等,帮助消化的作用很好。可以在温度超过80℃时晒干或烘干,然后研末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