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1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共8页;答题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青荇(xìng) 霉菌(jūn) 踟蹰(zhí) 跫音不响(qióng)
B.幽僻(pì) 熨帖(yù) 壁龛(kān) 猝然去世(cù)
C.不恤(xù) 胡同(tóng) 低徊(huí) 果实累累(léi)
D.会稽(kuài) 期年(jī) 跬步(kuǐ) 锲而不舍(q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长蒿 游目骋怀 人情世故
B.斑驳 缘分 走投无路 旁证博引
C.苍桑 阴凉 杀一敬百 门庭若市
D.慷慨 蹉跌 毕恭毕敬 贻笑大方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一次攸关人类生存发展命运的大会,每一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应该置身事外,而应主动参与其中,并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B.前不久,湖南省湘乡育才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踩踏事件,八名学生被踩踏致死。据说赔偿方案是按学生年龄赔付,一岁一万元。对此,有人在网上感慨:“人命低廉,不名一钱。”
C.在南山中学一年一度的“纪念12.9校园街舞大赛”中,高2012级每个班的参赛选手们都积极投入比赛,全神贯注地跳完了所有的规定动作,展现了名校学子健美活泼的青春风采。
D.有些同学为了在平时多挤出一些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拼命地开夜车,少吃饭,不运动,不交往……真是想尽了办法,无所不为。这样是不行的,学习要讲科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力发展作为消费信贷的助学贷款业务,既能有助于开拓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又能培育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长点。
B.现在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铁、锌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C.到南山中学学习生活半年以来,父母的殷殷嘱咐、同学老师们对我关心体贴的一举一动常常萦绕回响在我耳畔。
D.甲型H1N1流感自去年从墨西哥爆发以来,全球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被波及,据说一万多人已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节选自汪曾祺《胡同文化》
5.关于胡同文化的内涵,下列的概括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同文化是 一种封闭的文化。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住家是“独门独院”,平常过往也不多。
B.胡同文化是一种满足的文化。胡同里的居民特别钟情于窝头、腌萝卜和大白菜并感到骄傲。
C.胡同文化是一种旁观的文化。胡同里的居民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遇事总是冷眼旁观。
D.胡同文化是一种忍让的文化。胡同里的居民“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6.对文中“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称道北京人得意自在,生活悠闲。
B.赞叹北京话幽默精彩,令人佩服。
C.奚落北京人逆来顺受的市民心态。
D.讽刺北京人奉公守法的良民心态。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同这种居住方式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市民文化指的就是胡同文化。
B.作者引用《八月骄阳》里写“文化大革命”的一段对话,其目的在于表明北京人对待世事的心态以证实胡同文化“忍”的精义。
C.文章举例多为日常小事,典型生动。语言雅俗共赏,京味十足,自成风格,读来韵味悠长。
D.胡同文化这种旧时代文化不符合当今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虽然作者全都推崇,但我们应该辩证看待。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
tag: 资源 高一语文 水平测试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