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上册1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上册1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122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上册1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泽居苦水者 苦:意动用法,以……为苦

  B.今之争夺,非鄙也 鄙:低下,粗俗

  C.行仁义而怀西戎 怀:感化,安慰

  D.子言非不辩也 辩:同“辨”,分辨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膢腊而相遗以水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

  B.①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②弃甲曳兵而走

  C.①乃修教三年 ②乃号令三军

  D.①上古竞于道德 ②皆以美于徐公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看轻财物和高位,今人争夺财物和高位,都与品德无关,取决于财物的多少和权势的轻重,圣人应该研究财物的多少,考虑权势的轻重来推行政策。

  B.周文王推行仁义统一天下,徐偃王推行仁义遭致亡国,干戚用于舜统治的时代却不用于今天,说明政策措施应该随着时代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因为当今国家间的竞争在于气力而非仁义智谋,所以,如果抛弃徐偃王的仁义,废止子贡的智谋,徐鲁二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就完全能够打败齐楚二国。

  D.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在他看来,法治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随情况而改变,而且对于管理国家而言,实际的权势比空头的仁义有效。

  第Ⅱ卷(共8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2.答卷前将答题卷的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四、(20分)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错误 菩萨蛮

  郑愁予 李白

  我打江南走过 平林漠漠烟如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寒山一带伤心碧。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瞑色入高楼,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有人楼上愁。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玉阶空伫立,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宿鸟归飞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何处是归程?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长亭连短亭。

  (1)《错误》中的思妇和《菩萨蛮》中的旅人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错误》中“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和《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中

  的“空”字用得很妙,妙在何处?试作简要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 (朱自清《荷塘月色》)

  (3)由此观之, ! (《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 ,非利足也, 。 (《荀子?劝学》)

  (5) ,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望三山还望京邑》)

  (6) ,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

  (7)君子坦荡荡, 。 (《论语?述而》)

  五、(1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球,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4.本文的题目是“牡丹的拒绝”,联系所选文段,说说牡丹“拒绝”了什么?(2分)

  15.文章简介牡丹发配洛阳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运用第二人称来抒写牡丹,有什么好处?(4分)

  16.作者赞美“牡丹的拒绝”,实际上是赞美牡丹什么样的“品性”和个性?由物及人,又赞美了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17.作者说“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关于富贵与高贵的本质区别,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六、(7分)

  18.下面两句话中均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1)某商店的促销广告:为迎接元旦,本商场一切商品均以八折销售;而且凡在本商场购物满200元者,本商场将敬赠一份精美的礼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敬请广大消费者前来捧场。

  (2)某学生的寻物启事:本人不慎于2009年12月3日下午在学校篮球场丢失一个浅红色书包,书包内有各科课本、复习资料以及文具盒一个,有拾到者,请从速交还,本人不胜感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上册1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