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227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第三单元

  【单元概览】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都属于回忆性、纪念性的精品。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抒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些课文都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显示着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抱。

  《记念刘和珍君》通过对“三?一八惨案”相关事件的回放及对刘和珍的生平事件的回忆,表达对烈士的悼念、对反动政府及无聊文人的愤怒,警示人们勿忘烈士的鲜血,提倡理性而有效的斗争。

  《小狗包弟》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讨人喜爱的小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作者在朴素、平淡的回忆中,流露出警人心魄的自省与忏悔意识,启发读者对那场浩劫及人性善恶做触及根本的思索。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阅读写人记事的散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事件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领会文章主旨。

  写人记事的散文有时记叙的是一件完整的事件,有时只是一些生活片段。通读全文后,首先要看文章所写的核心事件是什么,或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写了哪些片段。然后要透过这些片段或核心事件把握人物的性格与品质,分析作者借此要表达的人生感悟或社会观照。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作为一篇纪念性质的文章,并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只是记叙了与刘和珍交往的几次印象,描写了烈士遇难的几个特写镜头,阅读时只有抓住这些,我们才能感受到刘和珍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才能感受到请愿群众是怎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才能感受到段政府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小狗包弟》是以包弟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为核心事件的,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阅读时只有抓住了核心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领会文章主旨,才能认识到”文革”所造成的人性扭曲,才能感受到巴金先生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

  2.借助分析写法,品味语言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经典的作品在写法上各有各的妙处,语言各有各的风格。鉴赏写法、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领略作者独运匠心的过程。《记念刘和珍君》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全文毫无“低诉微吟”的调子,感情深沉而热烈,对革命青年的爱与对反动派的恨交织在一起,议论性与抒情性融会在一起。阅读时如果能揣摩鲁迅先生以感情起伏结构文章的根由,无疑就抓住了解读该文的关键。《小狗包弟》以小见大,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将“伤感——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的情绪流程真实地呈现给读者,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阅读时如果能揣摩作者蕴含在所述故事中的深厚感情,抓住以情驭事的写作特点,无疑就是找到了解读文本的钥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的渊博、性情的自由洒脱。阅读时如果能品味其风趣幽默、生动传神、富有感情的语言,体会抓住人物传神之处寥寥几笔、生动地再现人物形象的妙处,无疑也有助于我们感受作者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对梁任公先生的深深敬意。

  3.咀嚼涵咏,力求产生心灵共鸣,提高思想境界。

  品文的过程,其实也是品人的过程。优秀散文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营养,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作者的人格魅力,都应当深入挖掘、细细分析、真情感受,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鲁迅的刚正不阿,巴金的忏悔意识,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涵咏玩味。

  7 记念刘和珍君

  【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朗读两遍。

  下劣( ) 虐杀( ) 浸渍( ) 绯红( ) 菲薄( ) 殒身不恤( )

  惩创( ) 不惮( ) 攒射( ) 尸骸( ) 立仆( ) 长歌当哭( )

  2.比较下列形近字的意义,然后分别组词。

  蔼——骜——喋——

  霭——骛——牒——

  戮——涤——翼——

  戳——绦——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________。

  ②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________。

  ③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________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A.徘徊 冷落 竟B.徜徉 寥落 却

  C.徘徊 寥落 竟D.徜徉 冷落 却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该词语另造一个句子。

  ①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至于这一回……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段话,依次使用了哪四种修辞方法?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表达效果好的一项是( )

  ①听说,她,刘和珍,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②听说刘和珍君她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③(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④(而且)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所以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7.填空

  ①鲁迅,原名________,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白话小说叫________,他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一部叫________。

  ②《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了________时陶潜的四句挽歌。陶潜,自号________,世称________,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不为五斗米折腰,与官场决裂,长期隐居田园。

  【感悟鉴赏】

  ◆同步阅读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无恶意的闲人: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