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样的日子里我早已把真话丢到脑后,我想的只是自己要活下去,更要让家里的人活下去,于是下了决心,厚起脸皮大讲假话。有时我狠狠地在心里说:你们吞下去吧,你们要多少假话我就给你们多少。有时我受到了良心的责备,为自己的言行感到羞耻。有时我又因为避免了家破人亡的惨剧而原谅自己。结果萧珊还是受尽迫害忍辱死去。想委曲求全的人不会得到什么报酬,自己种的苦果只好留给自己吃。我不能欺骗我的下一代。我一边生活一边思考,逐渐看清了自己走的道路,也逐渐认清了“造反派”的真实面目。
……“四人帮”终于下台了。他们垮得这样快,我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沙上建筑的楼台不会牢固,建筑在 上面的 也不会长久。爱听假话和爱说假话的人都受到了惩罚,我也没有逃掉。
(节选自巴金《随想录》)
7.作者自己在文革中“讲假话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文本,请你分条概括作者现在要讲真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其实他们早已青出于蓝”中“青出于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文意,在文中 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探究应用】
1.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正如高建国在《深情中吟出的忏悔》中写的那样:“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请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伤痕文学”作品并查阅相关文学评论,谈一谈你对这一文学现象的评价。
2.(选作)阅读下面这篇题为《生命》的文章,根据巴金的创作道路,谈谈你对全文的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接到一个不认识的朋友的来信,他说愿意跟我去死。这样的信我已经接过好几封了,都是一些不认识的年轻人寄来的。现在我住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我的窗前种了不少的龙头花和五色杜鹃,在自己搭架的竹篱上缠绕着牵牛花和美国豆的长藤。在七月的大清早,空气清新,花开得正繁,露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面屋脊上站着许多麻雀,它们正吵闹地欢迎新生的太阳。到处都充满着生命。我的心也因为这生命的繁荣而快活地颤动了。
然而这封信使我想起了另一些事情。我的心渐渐地忧郁起来。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
我应该比谁都更了解自己罢。那么为什么我会叫人生出跟我去死的念头呢?难道我就不曾给谁展示过生命的美丽么?为什么在这个充满了生命的夏天的早晨我会读到这样的信呢?
我的心里怀着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
同时另一种思想慢慢地在我的脑子里生长起来,甚至违背了我的意志。
我能够做什么呢?
www.jiaoshi66.com“我就是真理,我就是大道,我就是生命。”能够说这样话的人是有福的了。
“我要给你们以晨星!”能够说这样话的人也是有福的了。
但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说一句这样的话呢?
一九三四年七月在北平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积累整合】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朗读两遍。
显宦( )叱咤( )莅校( )迥乎不同( )
精悍( )蓟北( )激亢( )涕泗交流( )
2.下列两个字有几个读音?请分别写出来,并组词。
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列形近字的意义,然后分别组词。
履——襟——洪——芒——
覆——噤——宏——茫——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A.掩面 狂笑 顿足 太息B.狂笑 掩面 顿足 太息
C.掩面 顿足 狂笑 太息D.顿足 狂笑 太息 掩面
5.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并造句。
①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成语: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容差别很大。
成语: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成语: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眼泪和鼻涕交流在一起。
成语: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鉴赏】
◆同步阅读
①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②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③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④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⑤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⑥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⑦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 资源 高一语文 练习题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