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
材料2: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材料3: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后,挂着“京V—02009”车牌的红旗阅兵车成为全社会的话题。
材料4: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泉城济南圆满落幕。由包括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 日报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百度网、凤凰网等在内的65家网络媒体组成的媒体联盟进行了全程报道。全国很多观众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和点播观看了此次盛事。
请回答:
(1)从材料1的诗句可知,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的动力是什么?
(2)材料2中的交通工具是哪一时期出现的?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3中的交通工具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举例说明当时的科技成就还有哪些表现?(列举两例)
(4)材料4反映了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其标志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交通工具的改进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主题,组织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从“并鞍行”“乘舟将欲行”等判断为畜力、水力;第(2)问和第(3)问要注意指出反映的交通工具;第(4)问应围绕互联网作答。
答案:(1)畜力,水力。
(2)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加快了工业革命进程,促进了经济发展,人们出行更加便利, 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成为主要动力;化学工业的发展。
(4)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诞生。
tag: 互联网 测试题 蒸汽机高二历史学习,高二历史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