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4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4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教案 | 人气:695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学生分析: 
    (1)初中已学过新闻作品,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情感比较丰富,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悲情题材作品的难度不是很大; 
    (3)已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闻,题目是《奥》。大家知道奥斯威辛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概述。) 
    有一部曾获得多项奥斯卡奖的电影叫《辛得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我们共同看其中一段。(多媒体)。教师解说:成批的战俘和无辜的百姓每天从世界各地运送到这里。失去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人一下军用火车后,立即被送到集中营里的毒气室成批地杀害。德国兵从屋顶倒下紫蓝色的毒药,倒完后立即把气孔封上。不一会儿,里面的人身上发青,血迹斑斑,直到痛苦地死去。  二、三十分钟后,抽气机把毒气抽掉,大门打开了。尸体被运往焚尸炉烧焚。  
    电影是以直观的形式反映奥斯维辛集中营最恶的,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闻《奥》则是通过记述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访问奥斯威辛的主观感受来解释奥得最恶的,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着名记者罗森塔尔一起走进奥斯威辛纪念馆,通过访问死难者死受折磨的场所,唤起人们对灾难的记忆。 
    二、文本解读与感情融合: 
    课前已经布置了同学搜集相关资料,下面就分别请小组代表,根据罗森塔尔参观顺序,到前面来向全班出示最让小组震撼的一张图片,并阐述理由。同时对于阅读中的疑问,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依次台前出示幻灯图片,并阐述理由,之后,请一名同学做解说员,朗读课文.
    三、交流质疑,深入思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在老师自己阅读时有一个失误,没有发现这是一篇新闻稿。有同学注意到这一点吗?生:有,开头的“波兰布热金卡电”。  
    师:如果我把电讯的开头拿掉,你还会觉得它是新闻稿吗?它与过去阅读的一般的新闻稿有何区别?  
    或问:为什么这篇并没有写下什么新闻的报道会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呢?  
    预设:  
    1、景物描写:、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惊然”?反语,与历史不相称。控诉。  
    2、标题吸引人。《奥》文,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东西,的确没有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每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   “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着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但是,“没有什么新闻”,“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让世人永远不忘!  
    3、写作手法: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与直接写展览本身相比,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力在哪里?  
    此文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记者自己的情感和判断,只是用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见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或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纯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不同,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的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更能感染读者。  
    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威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了。无需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粘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战栗,单是参观者所不由自主地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的精神震撼了!  
    4、文章虽是消息,却运用了一些典型细节,找出并说明好处。作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准确的客观性和清晰的可视性,令人回味无穷。  
    四、谈收获和感受:着重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两方面谈谈自己学了这则新闻的收获,进一步把握课文,并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牢记历史导入播放影片:焚烧尸体  
    教学总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纯客观报道的原则,着眼于感人的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让我们牢记历史教训,珍爱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毒气室、焚尸炉、盒子、照片  
    茫然、浑身发抖、惊惧万分、感到窒息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通过这次班会让我了解到很多关于战争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在班会的进行过程中穿插了一些竞猜环节,让我们从许多方面了解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这些环节也让整场班会的气氛很活跃,我深刻的了解到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一些同学介绍战争故事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感染到在座的许多同学。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参与不多,给同学更多的展示机会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一节课讲得好。给我的感觉,特“纯”,特“真”,所讲的知识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突出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进程,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激愤的情感。同时,也突出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对文章做深层次探究方面,教师引导得不错,学生们读得真情动人,发自内心,老师能“水到渠成”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体现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觉得这节课是成功的。  
    美院美高——郭秀云  
    整节课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较强,采用一起探讨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索,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课上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两个片断,和课下学生们分组找资料,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引起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4》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