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三语文教案 | 人气:653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淮海中学高三语文组                                      学案序号:   
    题目: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使用时间:  月  日
    主备人:杨 奇                                           参与人: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复习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教学内容:
    一、修辞手法
    (一)设问示例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二)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三)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四)考题直击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解析: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二、描写手法
    (一)设问示例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二)答题步骤
    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3.再作用分析
    (三)答题范式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四)考题直击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案解析: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三、抒情方式
    (一)设问示例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二)答题步骤
    1.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2.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3.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三)答题范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四)考题直击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思想感情
    (一)设问示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二)答题步骤
    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三)答题范式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考题直击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五、观点品评
    (一)设问示例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二)答题步骤
    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三)答题范式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考题直击
    子夜吴歌 ? 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www.jiaoshi66.com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案解析: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相关文章

tag: 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高三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