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练习三)教学设计

(练习三)教学设计

六六教师之家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492

标签: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练习三)教学设计,

《练习三》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 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 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近)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3.练习。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二、学习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2)要求学生做缩句练习。(夏天是个城市)
    (3)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当)
    (4)口头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意。(“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丽的”)
    (5)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一是读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进行修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第(2)、(3)两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其余两题的答案是:(2)把“和”换成“戴着”,中间用逗号隔开。
    (3)“乌云和”改为“乌云密布”,中间用逗号隔开。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2)举出两种错例,说明不可以改变句子原意。①第2句仅把“和……红领巾”去掉。②第3句仅去掉“乌云和”。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5)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5.课堂作业:将修改后的通顺句子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可由教师讲解。
      万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门庭若市:形容宫门里,朝廷上,进谏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样,非常热闹。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纷杂。
      比肩继踵:肩膀挨着肩膀,脚碰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项背相望:形容人多拥挤,连续不断。
      济济一堂:形容许许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与“我”相伴。
    (5)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这首诗。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要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音,如“竹”(zhú)、“篁”(huáng)、“啸”(xiāo)。
    (2)指名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图意,②补画第2幅图,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指导看图,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他们取名。(小刚、小红、小明)
    (2)组织讨论:三幅图(1、3、4)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①小刚拿着照相机在走路,后面的事情吸引了他,使他转过头去;③小刚用相机拍下了刚才的情景;④小刚把洗好的照片拿给小红和小明看,他们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3)继续讨论:第2幅图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小刚拍下的照片)
    (4)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题目:《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5)分组讨论:小刚拍下了什么照片,他们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3.练习。
    (1)每个小组派代表站起来汇报他们的想像。
    (2)对发言的同学汇报的不足之处,给予补充并发表白己的意见。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想像的内容不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让学生自己准备,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指名讲,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
    (4)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件事。
  教后反思:
  

《练习三》教学设计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练习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tag: 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五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