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六六教师之家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230

标签: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吴晗
  教学要求:
  1、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2、议论文中的记叙。
  3、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议论文中的记叙。
  教学难点:议论文中的记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读全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
  二、引入新课:
  揭示新课,解释题目。
  题目揭示了议论的范围内容。
  作者是吴晗,历史学家。
  三、讲授新课:
  (一)简介时代背景。 (教学用书P8)
  (二)学生主朗读全文,完成练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2、本文的结构是什么?
  3、文中引用孟子的话对“骨气”的含义作了阐释,这句话是哪一句?
  4、概括本文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练习考查了论点、结构、表达方式等内容。
  板书: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理解“阅读提示”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复述三个小故事。
  二、引入新课:
  这节课主要分析课文内容,重点掌握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三、讲授新课: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开头提出论点,其作用是什么?
  2、引用孟子的话起什么作用?
  3、“我们中国人”中“我们”或“中国人”能否删掉?为什么?
  (二)学习么二部分。
  1、文天祥的事例从什么角度证明了论点?
  2、穷人的事例从什么角度证明了论点?
  3、写出穷人事例的六要素。
  4、闻一多的从什么角度证明了论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5、“的高度赞扬了他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
  6、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练习主要考查了议论文的记叙的运用的知识和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一、二、三题。
  
  
  
  3 想和做 
  胡绳
  教学要求:
  1、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2、理解本文的结构。
  3、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议论文的论点的提出方式。
  二、引入新课:解释题目。并列短语,强调了想和做的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释词:
  滔滔不绝 埋头苦干 投机取巧 劳而无力
  (二)初读课文:
  1、给课文分段,写出提纲。
  2、课文第1段(A详写B略写)了只会 ,
  而不会 的表现,对这种人作者的态度是 ;第2段(A详写B略写)了只会 ,而不会 的表现,对这种人作者的态度是 。
  3、课文中区别“人”与“牛马”的不同的关键词语是:人会 ,牛马只会 ;其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叫 。
  4、文章第 段归纳了中心论点,是 。
  5、文中有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这句话是 。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是 。
  二、引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讲授新课: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在第1段中,如果只保留“空想”这个词而把“凭空”一词和“空话”中的“空”删支,行不行?为什么?
  □这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脱离了实践的想只能是凭空的,说话自然也是空话。
  2、埋头苦干不动脑筋的做法为什么不值得赞美?
  3、学游泳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要举例子说明道理?
  4、挑选几名虽用功但成绩不好的学生谈体会。找出文中的照应文字。
  5、说说文章的分析议论的重点。
  6、本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第二、三题。
  
  
  6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教学目的:
  1、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掌握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论证的方法与层次结构。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了解作者简历与论题的关系。
  题目是用一个并列短语作标题,论证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难道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吗?
  作者的简历。
  2、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根据议论文的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填写表格。
  中心论点:
  1、怀疑是——(1)对于传说,(论证)
  分论点: (2)不论对于——。(论证)
  2、怀疑是——(论证)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二、讲解课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
  2、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道理、引证、比喻、对比。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和道理论证。)
  3、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明确:如,第4段中“我们听说中国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的话?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双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会飞动的虫子?有什么科学根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用这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
  又如:第6段中,为了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举了清代学者戴震的事例,说他幼时善疑,先是向塾师提出两个问题,塾师回答后,他又发疑问,足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4、举出文中抽用的道理论证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例如,课文开头用了和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作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又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
  5、谈谈文中思维严谨、关于分析事理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九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