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六六教师之家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230

标签: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如:作者曾把怀疑分析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在进一步论证怀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时,又把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作者通过举例、正反说理,使内容阐述得精辟入理,无懈可击。
  三、课堂练习。
  1、什么叫“怀疑精神”?他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
  2、课末练习P35——37。
  
  
  7 发问的精神
  教学目的:
  1、理解“发问”在求知、明理、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性。
  2、巩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说理逐层递进的论证方法的理解。
  3、学习层次清晰、顺序前后照应、语言表达周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文地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事例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清本文的段落结构。
  2、分析课文前半部分。
  教学过程:
  一、正音:滚沸() 释迦牟()尼 潜()修 典籍()
  二、朗读课文。
  检查划分段落的情况:
  第一部分(1——3)从日常生活中的道理说起,设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用举例的论证方法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三部分(10——14)用讲道理论证方法再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
  三、讲解课文。
  1、本文的论点与论题有佬关系?
  论题“发问的精神”是针对全文提出的,为要论证其正确,真实可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引出正反两个方面的观点加以论证,强调了发问的重要性,要能发问,勤发问。
  2、文中第二部分中列举了古今中外哪些事例论证正面论点?列举的事例是怎样与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举了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因好问缍取得伟大的成就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
  在举例前,作者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来开启下文,在举例后,作者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这一句呼应论点。做到了论据与论点一致,上下文衔接自然。
  3、在语言表达上,课文第9自然段为什么要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而不写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
  这关系到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前两位是“大科学家”,后两位是“大思想家”,这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严谨、周密。
  四、练习:
  《掌握语文》中的有关内容及预习提示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讲解课文。
  提出问题:
  1、课文第二部分提出了怎样的反面观点?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明确:提出了“知识和道理,……何必多问?的反面观点。接着从三个方面讲道理论证的。
  2、概括这三个方面道理论证的内容。
  第一步,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前进。
  其次,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成对的、真的。
  第三,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方面更有把握。
  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侧面逐层深入分析了反面论点的不正确,更进一步论证论题的真实性。
  3、课文结束段在写法有什么特点?
  一是连续使用了三个反问句,一气呵成,语势强烈,明显地表达式了否定的意思;二是又一次强调了发问精神的重要。“你万不可忘记了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呼应了第2、3自然段,呼应了论题。
  四、小结:写作特点
  本文采用了正反论证相结合论证论点的方法,多次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作文训练
  短文 学会写提纲
  一、理解知识短文《学会写提纲》的内容。
  1、阅读短文,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写议论文应该从提纲练起?编写议论文的提纲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写提纲有哪几点基本要求?
  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怎样的?
  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议论文有以下几种结构类型:
  (1)主体部分并列式(《谈骨气》)
  开头 提出论点
  主体 进行论证人 首先、其次、再次
  结尾 总结深化论点
  (2)主体部分层进式(《怀疑与学问》)
  开头 提出论点
  主体 进行论证 一层、二层、三层(层层递进,一般是解决什么是……,为什么是……,怎样解决等几个问题。)
  结尾 总结深化论点
  (3)主体部分对比式
  开头 提出论点
  主体 进行论证 正说,反说(形成对比)
  结尾 总结深化论点
  3、编写议论文提纲要注意的问题。
  (1)理清思路
  (2)理清文路。
  (3)防止过于简单化,立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谋篇的过程。
  二、作文指导:
  1、作文题目:
  (1)依照《怀疑与学问》一文,拟一份议论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的写作提纲:《----和----》。
  (2)拟一份议论文的写作提纲《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2、目的和要求。
  3、提示:先仔细读一读作文参考题后的提示,然后按提示来构思你文章的结构。
  
  第五单元
  21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所表现出的心境。
  2、理解游记小品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及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三、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柳宗元,唐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朗读课文(或听录音)
  五、讲授新课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惴 榛 灏 颓 冥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缪人 惴栗 隙 披 未始
  3、翻译下列句子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西山之怪特
  4、讲解第一段。
  (1)本段可以分为几层?并概括层意
  (A写获罪滴居的心态、B写漫游、C写游赏的率性、D主出文旨)。
  (2)“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写作者怎样的游览方式?有什么用意?(漫无目的的游览,是心中苦闷的象征)
  “以为凡是州……”这最后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前面写平日游览之盛,看似与西山无关,然而却都是为托出西山作铺垫)
  小结:这一段写游西山之前的平日游览之胜
  布置作业
  给预习提示里的词语注音
  
  第二课时
  教学法内容:学习第2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理解下列词语
  始指异之 箕踞而遨 攒蹙累积
  2、翻译下列句子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萦青缭绕,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悠呼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3、理解课文。
  (1)第一句交待了游西山的时间、地点,请找出有关语句来
  (2)遂命仆()湘江()柒溪()榛莽()茅伐,这一系列动词表现作者偶得西山时怎样的心情?
  (3)登西山的过程怎样?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4)表现西山高峻的句子是“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5)哪些句子突出西山的宏伟气象?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伍,悠悠乎……;洋洋乎……而不知其所穷。)
  (6)怎样写宴饮?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九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