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网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引领学校将合作推向深入

引领学校将合作推向深入

六六教师之家 | 学校管理 | 人气:305

标签: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http://www.jiaoshi66.com 引领学校将合作推向深入,

科学管理其实就是制度管理与人性管理的和谐结合,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正像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一样本是同根生,在实践中可以共生互动、互补互通、和而不同。在制度管理中,应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在人性化管理中,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我校通过“合和”文化的培育,引领学校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经过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校本管理制度的调整,激发了教职工的内部动力,开发了教师的自主创造力,变同行相轻的离心力为同行相亲的合心力;通过小组自主合作课堂,建立了以合作小组为单元的学生互帮互助关系,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共同研究的能力等;通过学校内外“合和”关系的梳理和定位,理顺了学校内外关系,促进了学校内外合作向纵深发展。

学校文化

以文化的力量将合作推向深入

所谓“合和”文化,是指以中国“和”文化为核心,以融合现代文化精华为特点,符合本校发展实际的校本文化。它以厚德仁爱为根基、以至诚人本为主线、以融合自强为表征、以合作和谐为归依。

培育“合和”文化,就是要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各尽本分,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相互负责,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是引导合作和谐顺应人际关系发展的必然,更是实现和谐管理,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建设“合和”文化,就是要培育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和厚德仁爱之心,就是要培养学生至诚的待人态度和人本的处世哲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和融合古今中外优秀经验的好学精神。

“合和”文化中的“合”就是合作、融合。从大处讲,“合”即“融合”,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今文化的融合,中外文化的融合,学校内外的融合……只有真正的融合,才能形成共同的文化愿景,才能完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从小处讲,“合”即“合作”,具体到学校来说就是同年级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同班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职能部门与执行部门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等等。

“合和”文化中的“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处。一个“和”字,寄托着中国人许多温暖、善良的感情和愿望。而今天在学校里讲“合和”文化中的“和”,更多的是指和善、和气、和蔼、和睦、和谐。和善是引领学生求美向善;和气既是对人以礼,又是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的事业,心平气和才能潜心育人;和蔼是对学生、对家长的态度;和睦是同事间的关系;和谐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合和”文化的基础是“信诚”,具体到我们学校来说,“信”即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个教师都能教好,更相信每个家长都能配合好,并围绕这一思想确立管理机制,修订管理制度,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制度文化。“诚”,即同事间坦诚相待、对家长真诚服务、诚心诚意地爱护每一个学生。

教师管理

建立促进合作的教师管理机制

有了“合和”文化的引领,要促进学校合作的真正深入,还必须建立促进合作的管理机制。

改善学校现有的管理组织系统,发挥组织的效能是我们围绕“合和”文化、实现人本化管理的关键一步。改善现有的、层级较多的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结构,建立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扁平式网络化组织结构,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克服教职工无法与学校管理者站在同一层面上思考问题的弊端,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作用,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扁平式网络化的管理组织结构中,工作过程是以解决问题和成员参与为核心的,在这种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组织结构中,能够实现共享知识在学校中的快捷畅通流动。同时,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能够建立真正的合作型同事关系,使教师之间的表面合作变成实质性合作。

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合作型同事关系,单位与单位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共同体关系,每个共同体又是相互联系的网络化的合作关系。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都融合在不同的共同体中,不同的共同体之间又是互相联系合作共生的关系。学校的职能部门,上对校长负责,下为各级部的教师服务,主要负责工作的计划制订、检查监督、评估评价。各个级部为学校的执行部门,直接对校长负责,主要是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和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安排,发挥本级部全体教师的作用,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组织地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等。其中每一个级部为一个管理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每一个级部的每一个备课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和教科研共同体,每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构成一个学习教育共同体。每一个共同体的形成都是通过“拥抱式组合”,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合作岗位产生的,在各个共同体的产生过程中,学校仅设定一定的条件,避免素质高的教师和素质较低的教师明显分离,尽量促成以优带差的组合形式。这种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的合作伙伴具有牢固合作的良好基础,再加上对每一个共同体的一体化管理和绩效性激励,更强化了共同体的合作共生意识,提高了其自管自律水平。同年级的每一个备课组、同年级的同班任课教师所形成的小共同体的考核又直接与级部这一大共同体的考核挂钩,级部大共同体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小共同体和个人,这样形成了级部内合作、级部间竞争的“赛马式”管理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开展级部间的竞争性考核和级部内的合作性考核,加强团队间的过程性评价和绩效性奖惩。即每一个年级部是一个管理单元,级部与级部之间根据平时的教育教学情况实行集体考核,每一个级部的集体成绩与级部内每一位教师的个人成绩挂钩,实施一体化管理;级部内的每一个班级是一个管理单元,班级各个方面成绩与所有任课教师的个人考核成绩捆在一起,形成班级内教育的合力;年级内的同一学科组的教学成绩与本年级本学科的所有教师有关,既突出个人所教班级的成绩,更注重年级内本学科的总成绩,促使年级内同学科的所有教师相互合作、共同研讨形成教学合力,这种在自由“拥抱式组合”基础上产生的学科备课组,更具有亲和力,更利于相互合作气氛的形成。同时,这种在“拥抱式组合”基础上的一体化管理,强化了每一个教师的自律意识,促使每一位教师都上进好学,形成自律、自觉、自动、自发的状态,促进教职工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同事间的融洽度。另外,学校组织以备课组团结合作为基础的讲备课比赛活动,促使教师形成以备课组为团队的真正的合作共同体;开展以年级部为单元的学习读书活动,形成以级部为单元的教育科研共同体;改善校园环境,用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文化装扮校园,创造一个既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又充满活力和现代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让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合和”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坦诚相待,真诚合作,努力形成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学生管理

培育学生自主合作课堂

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流程,形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学习结构,是实践新课程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课堂上,小组合作互助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小组内根据任务或问题有组织地进行交流互助。学习好的同学是小组的小老师,学习中等的同学则是小组内的骨干,学习差一些的同学既是小组内的帮扶对象,又是小组内成果展示的发言人。

这种有组织的小组学习形式会一直延伸到课下的学前准备、课上活动的组织与探究、课下主题探究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课堂能把教师的视野放大,把优秀的学生都培养成教师教学的助手,优秀学生在教会同伴的同时,巩固了已经学会的知识,强化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实现了“学习-思考-输出”的过程,大大提高了优秀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中等学生和后进生来说,这种小组内的交流与帮教,无异于教师的个别辅导,且大大增加了他们发言和表现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异质分组,角色分工。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又各具所长,能发挥个人特长,对同一问题有多方位、多角度的不同思维方法,可以达到学习资源的互相补充。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烁,知识的种子在发芽,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流程,让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渠道。

让学生走向合作是把小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习的团队、友谊的团队、互助的团队,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带兵,兵管兵”的大合作学习观。也就是把同班级有学科差异的同学、不同班级的同学、不同年级的同学之间相互结成学习小组,在校外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形成学生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不断强化小组合作的训练和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同伴互助的意识。

家校合作

多渠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必须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的任务,没有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学生的成长将是不完整的。因此,整合家庭、社会的有利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探索:

一是建立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和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聘请社区内的先进人物、技术骨干做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报告或讲座;聘请社区内的相关人员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学生培养出谋划策;设立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场所,聘请相关人员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学校主动承担社区内卫生保洁、爱绿护绿、文化宣传等活动,保证了所在社区的整洁,活跃了社区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发展。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引领学校将合作推向深入》相关文章

tag: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教育教学 - 学校管理

相关分类
学校管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