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村妇女的最真诚的颂歌。
B.《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带有“自传性质”,因而决定了这首诗极少运用比喻意象,而纯以描述性意象为主。
C.《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主要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的、无私的爱,而她乳儿对她的爱却是含蓄的,不外露的。
D.《大堰河——我的保姆》最突出、最宝贵的特点就是说真话,抒真情,情深意切,感人肺腑。
【感悟鉴赏】
◆同步阅读
仔细品读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1.“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这里前一个“养育”的意思是______;后一个“养育”的意思是______。
2.“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这里的前一个“梦”指的是______,后一个“梦”指的是______。
3.“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这里第一个“为了”是______词,表示______;第二个“为了”是______词,表示______;第三个“为了”是______词,表示______。
4.诗人在第二节中写道:“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在第十一节中也有这样的称代变化。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5.这两节诗歌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方式是______,诗人笔下的大堰河的主要形象特点是____________。
6.诗人在第一节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堰河做的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这寄托了大堰河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www.jiaoshi66.com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8.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探究应用】
1.对下面这首诗中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诗句进行点评和鉴赏。
云彩还在天空徘徊、犹豫
有时飘雪,有时落雨
苹花却毫不迟疑
漫山遍野地
粲然开放
它拿定了主意
诗人们说:
珍藏在人生书中的花瓣
常常是……
一双永不能忘的明眸
一个令人心动的微笑
那么……
春天!你告诉我
我的心是否可以和苹花一样执着?
若在人海中寻见那双明眸
我的热情是否会铺天盖地地燃烧?
2.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诗歌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也许大家有了一种作诗的冲动,那么拿起笔来,将你的感受写出来,就是一首诗。当然,诗歌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是不一样的。“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黑格尔《美学》)
为了练习诗歌语言,我们可以先从模仿入手。下面给大家提供一首英文诗歌,请大家试着将其翻译成中文诗歌,注意遣词,斟酌语句,尽量押韵。然后看“参考答案”中徐志摩的翻译,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 资源 高一语文 练习题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