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150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三、品读下面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完成写作练习。

  思念

  艾青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7.根据诗意,展开联想想像,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思念”的情感。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积累整合】

  1.ɡě chànɡ wǎnɡ liáo lǚ zhēnɡ rónɡ chóu qiú è

  2.劲:jìn劲头 干劲;jìnɡ劲敌 强劲 尽:jìn尽力 尽善尽美;jǐn尽管 尽量

  3.示例:沙洲 州县 竟然 竞争 苍茫 沧海一粟 王侯 等候

  4.D

  5.“遏制”“遏止”都是动词,都有用强力阻挡的意思。但“遏止”重在“让停止”,常用于重大事物;“遏制”重在“控制”,常用于某种情绪,有时也用于敌人或某种力量。

  6.D(毛泽东的词应属于现代诗歌)

  7.C

  8.B(应该是设问。因为下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

  9.在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

  【感悟鉴赏】

  1.看

  2.秋天

  3.山、林、江、舸、鹰、鱼。

  4.不好。因为“翔”写出了鱼的自由自在与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符合整首诗歌大气豪迈的意象特征。

  5.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6.升沉 盛衰

  7.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8.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大军阀、大官僚

  9.视……为粪土 名词的意动用法

  10.恰 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1.月、咽、越、血

  12.李词的月凄凉、冷清、伤感;毛词的月虽然也是秋月,但是这个月烘托了一种壮怀激烈的氛围。

  13.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

  14.同:思想内容上,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表现手法上,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异: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探究应用】

  1.提示: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2.略

  3.略

  4.略

  2 诗两首

  【积累整合】

  1.pánɡ huánɡ liáo xìnɡ pǐ chì chù zǎo ɡāo sù

  2.C

  3.寂寞:①孤单冷清。②清静;寂静。 寂寥:寂静;空旷。

  4.C

  5.略(参见课文)

  【感悟鉴赏】

  1.ɑnɡ

  2.B(肝肠寸断不准确)

  3.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4.背景意象:雨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主体意象:我 姑娘 作用: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地下着小雨,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表达效果。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感受到哀怨,凄凉的氛围。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是愁情郁结的象征。

  5.首尾运用反复的手法,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开首表明希望逢着,后面则是希望飘过。

  6.示例:如诗的第二节,诗人用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充满了意境美。在这里,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姣好,但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因此,作者又把她置于雨中去哀怨、彷徨,更突出姑娘的凄清、迷茫、叹息,增强诗歌的惆怅、清丽的意境美。

  7.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情。例如,把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提示:“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

  8.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提示: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9.“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被人称道。(提示:解答此题,要把景物描绘的内容写出来,同时把寄寓的情说出来。)

  10.《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11.D

  【探究应用】

  1.略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积累整合】

  1.xí tái wǔ bō xiè niǔ ní chì bó

  2.菲:fēi芳菲;fěi菲薄 壳:ké贝壳;qiào地壳 悄:qiāo悄悄;qiǎo悄然 结:jiē结巴;jié结党营私

  3.堤堰 偃旗息鼓 揠苗助长 忸怩 纽带 扭曲 屋檐 赡养 高瞻远瞩

  4.①排比 ②比喻 ③借代 ④拟人

  5.C(乳儿对大堰河的爱并非是含蓄的)

  【感悟鉴赏】

  1.抚养、喂养 养活、供养

  2.一种生理现象,是“梦”的本义 在现实的具体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想法,是“梦”的比喻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