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复习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

六六教师之家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人气:465

标签: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解析 本诗属题画诗。解答时,先读懂全诗,找出构成画面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进行描述,再从整幅画面中体会其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解析 画面往往展现的是具体的物象,为静止的事物。动的景物不能展现,如“水潺潺”和“秋风瑟瑟”。由物象所感知到的东西也不能展现,否则就没有想像的余地了。如诗中的“村”与“寺”。

  9.(0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答:

  答案 (1)屈原 白居易

  (2)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

  ⑤浮沉宦海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解析 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水国指的是蔡州。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后还要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运,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麻呢?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屈原和白居易以自况,颈联是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包含了对小人的轻蔑,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尾联袒露了作者在前途渺茫伸冤无望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情。

  10.(08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3)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A

  (2)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

  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3)①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②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解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愁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1)“是日”,这一天,指九月九日季节。“秋老”,指暮秋时节。

  2004~2007年高考题

  1.(07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 ⑦之。

  【注】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xi):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答:

  答案 (1)赋(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解析 《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的动作写出了采集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2.(07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1)分别是“明”和“出”。

  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解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空气明净清新,原野空旷开阔。中间四句写周围景色。郭门、村树,远近结合。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与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青翠的山峰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更富层次感。最后两句中,作者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动态人物,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3.(07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 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

  答案 颔联:①“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②“草草杯盘”与“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③“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