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学习初二语文复习资料:《曹刿论战》能力测试题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曹刿论战》能力测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二语文学习 | 人气:277

标签:初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曹刿论战》能力测试题,

  12.曹刿论战

  ⊙收获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边各组加点字的意思。

  ⑴ 牺牲玉帛( ) ⑵ 小大之狱( )

  作出牺牲( ) 越狱逃跑( )

  ⑶ 虽不能察,必以情( ) ⑷ 忠之属也( )

  以情动人( ) 忠于人民(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如有省略,在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

  ⑴何以( )战?___________ ⑵必以( )分人。____________

  ⑶必以( )情。___________ ⑷可以( )一战。____________

  3.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本文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曹刿所以让鲁军追逐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国以弱胜强,打败齐国主要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三、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2.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___________。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3.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4.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__________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

  5.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_____________。

  6.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和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文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

  B.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动词“去、到”。

  C.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去、到”。

  D.前一个“之”是动词“去、到”,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2.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女杀彘——杀猪给你吃。

  B.子而不信其母——孩子就不再相信母亲的话。

  C.妻适市来——妻去到集市回来。

  D.婴儿非与戏也——不可以和孩子做游戏。

  3.对曾子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方法。

  B.曾子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C.曾子谈论的是孩子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育。

  D.曾子谈论的是父母应该从生活上关心孩子。

  ☉轻松一刻

  曹刿抗击齐军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音guì),准备去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刿说:“当大官的目光短浅,未必有好办法。眼着国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说完,他一直到宫门前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

  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

  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

  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尽可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打上一仗。”

  曹刿请求跟鲁庄公一起上阵,鲁庄公看曹刿这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两个人坐着一辆兵车,带领人马出发。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齐军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地杀过来。

  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兵士没防到这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忙不迭要下令追击,曹刿又拉住他说:“别着急!”说着,他跳下战车,低下头观察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上车爬到车杆子上,望了望敌方撤退的队形,才说:“请主公下令追击吧!”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鲁军取得反攻的胜利,鲁庄公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但是心里总还有个没打开的闷葫芦。回到宫里,他先向曹刿慰劳了几句,就问:“头两回齐军击鼓,你为什么不让我反击?”

  曹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打赢的道理?”

  鲁庄公接着又问为什么不立刻追击。曹刿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是个大国,兵力强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全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参考答案

  12.曹刿论战

  ⊙收获平台

  一、1.⑴指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⑵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 ⑶实情;感情。 ⑷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

  2.⑴凭,靠 ⑵省略“之”。以:把。 ⑶按照,根据 ⑷省略“之”。以:凭借,靠。

  3.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⑶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⑷五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二、原因:⑴重视人民力量,取得百姓支持。 ⑵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战术。⑶谨慎细察敌情,果敢组织反击。得到启示:从故事中提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三、1.A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B 4.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6.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发展空间

  1.C

  2.D

  3.B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曹刿论战》能力测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