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长方体(二)》教学设计,
然后进行计算。
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表面积和体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5、让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两个图形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让学生独立在课堂本上完成第2、6、8、9、10题。
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
第一个图形:4×3×1=12cm;
第二个图形的体积的策略可以多样化,可以移下面两个侧面,从而转化为一个长方体。
通过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要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练习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长方体(二)》教学设计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体积和容积
12×5×6=360(cm)3 表面积:6×6×6=216(cm)3
9×9×9=729 (cm)3
22×10×8=1760 (cm)3 体 积:6×6×6=216(cm)3 教学反思:
课题 有趣的测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活动情况,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操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操索过程中,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教学重点 操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量杯、石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况,引入新知
1、出示石块
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极书课题。
以小组为单位,先制高测量方案,再实实实际测量,能直接用公式吗?
不能怎么办?
三、进行实验
1、将石块取入盛有一高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测量出容器的底面长、宽和小面高分别是多少/
2、放入石块前水高约18cm,放入石块后水面高30cm。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观察石块
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动手测量
水面高、底面长、宽分别是多少?
(老师测量的让学生量出来)
学生口算出水面升高了12cm.
生:底面积乘高是石块的体积。
并且列式计算
学生可以做实验,也可以由老师做,学生观察,并说如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的第二种方法。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引志学生操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高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验测量。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师板书:
20×10×12=2400(cm3)
=2.4(dm3)
3、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
三、试一试
1、在一个长方体容嚣里,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
2、测量一粒黄正折体体积
学生根据题中的二倍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放入石块前,容嚣里的水是满的,放入石堠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西湖里,有多少这亳升,就是石块的体积。
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明白把不规则的石块体积转化成了测量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只一种,让学生运用在操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小实验:测量石块的体积: 小面高:30cm
底面长:20cm 、宽 10cm、高18cm 30-18=12cm
底面积×高=体积 200×12=2400(cm3)
20×10×18=3600(cm3) =2.4(dm3) 教学反思:
7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长方体(二)》教学设计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