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教案 | 人气:378

标签: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也是一篇堪作典范的议论文。作者用思辨语言阐述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二者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以及对传统我们应该采用的态度。在教学时要想避免枯燥,可利用文章的语言特色来诱发学生的兴趣,在把握课文思路的基础上,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研读课文,注意探讨问题时应注重思路、突出重点。学习本文,不仅要完成文本研读,更要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课时安排为3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2、理清文章思路,感受其逻辑思维方式。
    3、正确对待传统,提高思辨能力,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及二者区别。
    【教学难点】辩证地看待传统。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记字音字形词语:
    媲pì美 箝qián制 自戕qiāng 攻讦jié 污垢gòu
    一蹴cù 而就 威慑shè 蜕tuì 除
    攻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
    媲美: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比美。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的完成。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养人才。本文指破坏传统文物的本来面目。
    二、了解作者:
    庞朴,1928年生于江苏淮安,汉族。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发展文化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着作有《沉思集》《公孙龙子研究》《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帛书五行篇研究》等。
    三、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于1991年4月。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时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分析。
    四、课文研读:
    1、释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可见,本文主要阐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区别。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
    引子部分: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提出应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
    “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范围,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文化传统”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生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
    3、根据问题研读问题:
    (1)研读引子部分:
    A、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时代发展与传统的关系?
    明确:“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 ,“而是妥善地利用过去(传统)”。
    B、作者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说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该如何理解?
    明确:类比。化抽象为具体,贴切、形象,增强说理的生动性。说明文化传统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传统文化是丰富的、复杂的、可以变动的。
    (2)研读“传统文化”部分:
    A、对“传统文化”的概念该如何界定?
    明确:“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文化”是中心词,“传统”是修饰词,重点应落在文化上。内容上指“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B、传统文化有什么特性?
    明确:时代性和民族性。
    C、如何理解时代性和民族性?
    明确:时代性是指文化是应运而生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不管存在时间长短,只要存在过的,就是合理的。既然存在过的,就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隐形的或显性的存在,就成为民族性,即文化中带有民族特征的因素。
    D、本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明确:下定义和举例子。
    五、课后作业:预习后两个部分。
    六、板书设计: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蜂 蜜      蜜 蜂
    第二课时
    一、内容回顾:明确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研读“文化传统”部分:
    1、作者是怎样论述什么是文化传统的,文化传统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首先还是从“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传统”是中心词,“文化”是修饰词,重点应落在传统上。其次采用了作比较的论证方法,说明文化传统是不可捉摸、难以名说、无所不在的,这是从表现形态上说的。接着从产生过程上来看:一是实践性;一是体现出来的形式——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民族精神。
    2、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同一片园地的人们,形成共同心理状态,并且为群体所崇尚。而后其道大行,历经岁月沉淀而形成。
    3、文化传统有什么作用?
    明确:是一种惰性力量。既能制约人们,又能团结凝聚人们。
    4、文化传统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稳定性(惰性)和可变性。
    5、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明确: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相接触、交流,经过惊奇、观望、攻讦——学习、交流、消化、吸收、整合这一系列过程,就会发生变化并带来后果:虽然未必面目全非,但却让人感到陌生。
    三、研读“财富与包袱”部分:
    1、应该如何看待传统?
    明确:既是财富,也是包袱。
    2、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所以说,传统是财富。然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妨碍进步和发展,因而传统又是包袱。作者论述这个问题,是要我们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古为今用,又要批判分析,弃其落后的保守的东西,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促使传统不断发展与进步。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关文章

tag: 传统文化高二语文教案,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