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溪笔谈》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溪笔谈》教学设计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教案 | 人气:676

标签: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溪笔谈》教学设计,

高二 《梦溪笔谈》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三)体会我们先人对科学的执著态度。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
分析:本文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这是阐释事理这类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它不同于说明实物常用的空间顺序和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常用的时间顺序。《采草药》的作者是从否定古代错误的作法入手,进而说明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观点时,先从使用草药的部位不同说明“不可限以时月”的道理,这是从草药的内在因素方面说的;再从草药生长的客观条件不同说明“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虽然不是议论文,但是却有极严密的逻辑性,说服力很强,文章的层次条理也很清楚。
2.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分析: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分类法:比如从“用根者”、“用叶者”、“用芽者”、“用花者”、“用实者”五种不同情况和从“地势高下煌薄ⅰ拔镄灾煌薄ⅰ暗仄煌薄ⅰ叭肆χ煌钡炔煌榭龇直鸺右运得鳎贸霾刹菀安豢上抟允痹隆钡慕崧邸J褂梅掷嗨得鞣ǎ阌诎驯冉细丛拥氖挛锼登宄恼绿趵砀置鳌?/FONT>
举例法:比如,以芦菔、地黄为例,说明有宿根的草药应当什么时候采摘;以紫草为例,说明无宿根的草药应当什么时候采摘。使用举例说明法,能把事物说得更具体,便于读者了解。
比较法:比如,在说明用根作药时,作者说“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用“无苗”和“有苗”相比较,“须取无茎叶时采”的结论就不言而喻了。使用比较说明法,能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特征。
3.文章在材料的详略安排方面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分析:前一层否定古代错误的做法写得简略,后一层说明正确的做法写得详细。因为作者在本文中要表明的观点是采草药不能限制在固定的时间月份,只有从正面说明,才便于回答为什么不能限制在固定的时间月份的问题。另外,文章的重点是要介绍正确的做法,正确的做法说清楚了,错误的做法自然就被否定了。
正面说明部分,“用根者”写得详细,使用其他部位的写得简略。因为用根作药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根在地下,不像花、芽、叶、实那样易于了解,只有详写,才能说清楚。另外,“用根者”详写明白了,用其他部位的,道理上大同小异,无需详写,别人也能领会。
4.作者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和对科学的贡献表现在哪里?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分析:作者不因循守旧,敢于大胆否定古人的错误做法,提出并阐明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既是对科学的贡献,也是治学上求实精神的体现。在否定古法时,作者的态度也是十分谨慎的,如文章开头说:“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多用”,只是多数,绝非全部,很讲分寸,把握住了火候;“未当”,只是不恰当、不合适,绝非谬误、绝对不能,总之要恰到好处。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另外,文章在写到用根作药时,说“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又说“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情况写得如此具体、真切,如果不实地观察过、对比过,是绝对写不出来的,这不也是严谨求实治学态度的体现吗?
我们应当由此受到启发,在治学方面既要破除保守观念,勇于创新,又要有科学的态度,严谨、求实。
5.说说本文中的说明成分是怎样为议论服务的。
补充题:①作者是否认为“古法”说的采药时间完全错误?②作者按部位来说明采药时间的用意是什么?用对比的方式来说明“根”,证明了什么道理?③说到“皆不可限以时月”已将“古法”基本否定,为什么还要说“土气”和“天时”?④说“土气”“天时”这一层,所举例证大多跟草药无关,是否离题?
分析:①作者并未完全否定“古法”,认为在二月、八月采芽还是对的,但采根、叶、花、果则不应限制在这个时间,所以说它“殊未当”。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者立论是正确的。②作者依照根、叶、花、果的顺序来说明采药的时间,因为它们绝对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这是由草药的生长过程决定的,所以“多用二月、八月”的说法是错误的。③用对比的方式来说明采根时间不同则效果不同,以此证明不按该部位的最佳采集时间去采,则效果不佳,这是作者的主要论据之一。这个道理既已说清,下文再说到叶、芽、花、果时,就不再做对比说明了——仅此一端即可看出本文的实质是议论,说明是手段;如果是说明文,在叶、芽、花、果中至少可以选出两项做比较详细的说明。④第二层虽已指出各部位的最佳采集时间,却未指明月份。为什么呢?第三层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植物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各部位的生长状态,要受地势、物性、地气、人力等因素的制约。有了这一番理论性的说明,采草药不可“拘以定月”的论点就完全确立了。文中所举例证都不是草药,但草药也是植物,同样要受上述诸因素的制约,不能叫做“离题”。
6.实词和虚词释疑。
多用二月、八月:在。
但二月草已芽:仅、只;发芽。
八月苗未枯:植株。
未为良时:算是;好。
皆归其根:归到一处。
实而沉:充实、饱满。
用实者成实时采:果实。
虚而浮:空虚、不饱满;轻浮,不沉。
苗成而未有花:植株(同“苗未枯”的“苗”)。
有苗时采:小苗,植物初长出的嫩茎叶。
根色黯恶:黯,黑色;恶,不好看。
盖常理也:普遍的道理,即规律。常,永久的,固定的。
凌冬不雕:草木衰落。
望秋先陨:临近秋季。
此地气之不同也:地区气候。
一亩之稼:同一块田地。不是数量词。
后种者晚实:结果实。
人力之不同也:人的劳力,指人的栽培。
7.句式析疑。
判断句例:此其效也。
译为:这就是采药时间是否恰当的验证。
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译为:这就是地势高低不同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句例:皆不可限以时月。
译为:都不可用固定的时间月份加以限制。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由预习第一题导入本课。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溪笔谈》教学设计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1.划出说明物理的句子(答案见前)。
2.谈所受启发。
小结要点:我们的先人,在遥远的古代,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科学实验设备极差的条件下,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穷究物理,有不少的发明创造,对推动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是值得我们引为骄傲的。
这篇课文的作者沈括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二)作者简介。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他参加了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是这个运动中的骨干人物之一,官至三司使(度支、户部、盐铁三司,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主持过天文研究、农田水利和军器的制造。后出知延州(今陕西延安),练军有方,威声雄于他府。李贽在《藏书》中将他列为“疆(强)主名臣”。
沈括晚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东郊梦溪园,潜心著作,以笔记形式记述和总结了学术领域内的广泛知识和经验,写成《梦溪笔谈》一书。全书共30卷(包括《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609条。其中,有关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有200多条,内容涉及数学、天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医药、工程技术等领域,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表现出作者在这些方面的精辟见解(可以附带指出沈括在石油问题上所作的天才预测——见课本练习,今天已经实现)。
《梦溪笔谈》一书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中,称赞它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三)分析文章的内容层次。
研习的重点是: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步,分析全文的大层次
教师提问:《采草药》一文的层次应该怎样分析?
学生讨论前或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还可以给以提示:要弄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正确分析层次。这篇文章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告诉我们什么时间采草药最合适。作者先否定了古人的错误做法,再说明正确的做法。
讨论后,教师小结,明确全文分为两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第一句说“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观点十分鲜明,否定了古法。为什么“此殊未当”呢?第二句说明理由是“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
第二层,从“大率用根者”到“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阐释自己的观点,说明采草药什么时间最恰当。
第二步,分析后面一部分的小层次。
教师提问:全文第二层是从正面说明什么时间采草药最恰当,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几小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溪笔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