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 将相和

小学语文教学 将相和

六六教师之家 | 三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102

标签: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小学语文教学 将相和,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则故事,着力描绘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形象,讴歌了他忠于国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过渡句、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过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并能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
2、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必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3、学会7个生字,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的意思。
4、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 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难点:在人物语言、行动中分析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过渡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借助过渡句、过渡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学会7个生字,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的意思。

一、谈话揭题
  1.师:“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秦国是最强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可能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当时的故事。
  2.板书:将相和
  3.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刚才同学们说“和”是和好的意思,那么有和好必有不和,现在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A、读准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读通课文。
                   B、思考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用文中的词来概括故事内容,并思考故事之间是怎样联接的, 用直线划出连接的内容。
                  C、思考:将相不和的原因。

2、检查,借助过渡句、段分段
(1)生字新词学习:
        A、出示生字,让学生提醒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并当堂读写。
              (如:容易写错“璧”,“蔺”,“荆”,容易读错“怯”,“荆”)
        B、多音字:着急,上当,为难,难题,便宜,病假,上朝等
        C、词语:无价之宝,完璧归赵,攻无不克,负荆请罪(理解带横线字)

(2)师: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学生说,教师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3)三个故事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学生读划出连接的内容。(检查过渡句、段)
(4)读过渡句、段,推测过渡句、段前后的内容,体会作用。(指导看单元学习重点)
(5)默读课文,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布置作业。
      生字词语抄写,完成《作业本》部分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的问题的探究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
2、通过研讨“负荆请罪”,理解并感受廉颇知错改过的品质,懂得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语句。
4、能够理解文中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

一、激疑引出探究主题
(1)“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估计学生回答: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中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卿,官职比廉颇高。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不了大功,蔺相如有什么样能耐,就凭一张嘴,反而官位比他高。引起了将相不和。
出示投影:廉颇的话。学生读这段话。
(2)设问导趣:那么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就凭一张嘴做了大官呢?
           我们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好好地研究一下蔺相如这一张嘴。

二、深入阅读第1段:完璧归赵
1、学生阅读第一段。
师:蔺相如是不是就凭一张嘴,获得比廉将军更大的官?如不是,那凭什么?(机智、勇敢)从哪些地方中可以看出来。(可适当提示:从蔺相如的言行中去发现)
2、自由组合进行读书讨论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就`````;如果`````一定```。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体会:勇敢----能挺身而出(愿意);
                         机智----谋略周全,胸有成竹(如果``````就`````;如果`````一定```)
      B、朗读指导

 (2)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点给您看。”
  A、体会:机智--要回宝玉(上前一步,以有点儿小毛病为由要回宝玉)
   B、朗读指导

(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 ``````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A、体会:勇敢--以死抗争,理解“理直气壮”
        机智--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B、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
   C、指导读这句话,要求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

(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体会:机智--缓兵之计

(5)送玉回国--(从蔺相如的行动中分析,体会:机智。)

(6)到了典礼那天,蔺相如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天下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A、体会:智勇双全--为什么他能大大方方地说话?
   B、秦王听了这句话后会怎么想?
   C、指导大大方方地读蔺相如的话。

4、以上是直接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句,确实,一个人的言行最能体现人物的品质,不过,请大家再找一找,能不能从别人的言行中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
(1)品味赵王及大臣的“着急”“为难”“只好”
(2)品味秦王的“只好”、“只得”

5、小结
(1)小结品质:刚才同学们找了这么多理由,说明蔺相如如果光凭一张嘴,是不可能“完璧归赵”的。“完璧归赵”处处显示出蔺相如的聪明机智,勇敢无畏,难怪赵王要封他做大夫。
(2)小结学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来分析人物的品质。

二、深入阅读第2段:渑池会见
1、用以上方法自学“渑池会见”,边看边思考:蔺相如是不是就凭一张嘴,获得比廉将军更大的官?划出重点句子,注上旁批。
2、学生汇报,交流点拨。
着重研读:
(1)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A、体会:机智--生气却很客气地说
     B、朗读
(2)蔺相如说:“你跟我只有五步之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A、体会:智勇双全--五步之远,要和秦王拼
     B、指导朗读: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不惜以死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是多大的勇气啊!谁有勇气读好这句话?
     C、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读一读吗?(如:怒气冲冲)
(3) 理解第11自然段的“才”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小学语文教学 将相和》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三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