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网报告汇报调研报告劳动力培训调研报告

劳动力培训调研报告

六六教师之家 | 调研报告 | 人气:268

标签:企业调研报告范文,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jiaoshi66.com 劳动力培训调研报告,

为推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实,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提高我市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根据主席会议的安排,我们第二调研组在对我市桃园、常青两镇,职教中心、技校、博雅海峰培训学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赴宿豫区、东海县学习其先进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劳动力培训的基本做法

1.强化领导,健全组织,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重视力度有所加强。

xx市委、市政府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于20**年专门成立了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xx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x和副市长xx分别担任副组长,市劳动保障、财政等10多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成立了市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对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实行统一规划、扎口管理、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实施细则意见》和《关于做好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通知》等10多个文件,对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作了明确规定。从我们调研的桃园、常青两镇看,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组,由书记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依托镇劳保所成立办公室,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各村明确一名村组干部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联络员,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组织网络。常青镇为贯彻落实常委发[20**]3号文件精神,缓解该镇企业用工困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以消除纯农户(除低保户)为奋斗目标,研究印发了《20**年常青镇劳动力培训转移实施细则》制定了目标,分解了任务,细化了考核奖惩责任制,为确保劳动力培训转移提供了制度保证。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不少镇已把劳动力培训转移当作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措施来抓,提出了“富民必先富脑”的口号,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大会讲政策、小会看典型,利用广播、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劳动力培训转移政策走向社会各界,千家万户,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了劳动力培训转移的深入开展。

2.工作扎实,多举并措,劳动力培训工作稳步推进。

(1)培训组织扎实。通过市镇村三级相应建立劳动力培训转移领导机构,全市形成了以用工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劳务输出企业为纽带,以培训学校为主阵地,政府统筹,整体联动的培训格局。市农林局与市科协、市妇联和市农发局联合组织了“送科技到农村、送服务到农民”的“双送”活动,共举办培训讲座47场、技术咨询27场,听取群众达18000多人次,接待咨询群众达5000人次,发放培训教材2700本、技术资料26000份。

(2)培训形式多样。农村劳动力集综合性、复杂性、动态性特点于一体,因此劳动力培训工作不能定期、定点、定人,我市部分镇和培训机构能够针对这一现状灵活培训。一是培训方式灵活,采取脱产与业余、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市博雅海峰学校与电大联办开设高技术的长期培训班,同时又着重在本校开设热点技能的短期培训班。二是培训时间灵活,镇劳保所联合成教中心及各培训学校,利用农村劳动力农闲、下雨天、晚上及节假日等时间开展培训工作,我市职教中心针对农村现状推进半工半读培训模式,很好解决了农民培训与农村生产的矛盾,深受农民欢迎。三是培训地点灵活。采取“培训班与工地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灵活机动地举办各类培训活动,适时将技术培训送到企业、建筑工地、农民家中和生产用地。

(3)培训效果显著。通过培训组织工作的扎实推进,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效果明显。目前,全市累计培训劳动村劳动力35.49万人,劳务输出18.38万人,就地转移18.72万人,20**年全市28家定点单位培训农村劳动力10479人取得技能证书,其中,领取《职业资格证书》的4189人,领取《就业培训结业证书》的6290人。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最终的就业,我市技工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职能,实施包培训、包推荐、包就业的农转培训优势服务,积极与省外用人单位联络和沟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转移率达99%以上。

3、结合实际,利用优势,全方位开展农村劳动力培工作。

(1)依托区域优势,抓培训。我市位于长三角腹中地位,具有连接苏南,紧靠上海的区位优势,不少培训机构根据苏南苏中地区纺织等工种紧缺的现状,及时组织本地富余劳动力,甚至苏北等地农村劳动力开展相关培训,不断向无锡、苏州、昆山等地输出学员。

(2)依托特色,抓培训。根据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市不少镇成教中心结合本镇特色,广泛开展农民对外向果蔬、花木、栽桑养蚕、优质生猪等农产品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质量高、数量多,销售潜力大,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市建工局还发挥建筑业“xx铁军”的特色抓培训,全市已培训和鉴定技工2.8万人,占职工总数30%,其中高级工0.1万人,中级工2.1万人,初级工0.6万人,技术工人持证率达到35%,将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亮。

(3)依托劳务品牌,抓培训。全市现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00多家,其中境外劳务机构22家,初步形成了以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龙头,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实现了全市上下职业中介组织的全面覆盖,做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通过这些劳务中介组织“定单式”的培训,向外大量输出农村劳动力并确保了100%就业。

(4)依托市场,抓培训。我市培训转移工作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求什么样的劳动力,就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培训什么样的劳动力,使培训出来的劳动力能尽快就业。博雅海峰学校充分认识到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将会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该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数控机床、数控铣床、电脑仪器等精密设备,扩大了学校规模,增设实训车间,配备了投影电化标准教室。

4、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不断尝试多元化模式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

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和研究,推出了“333”xx模式。创建“三个联合”就业培训新模式,即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中介的协作培训的模式;推行“三位一体”就业服务新机制,即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介绍和权益保护工作服务新机制;打造“三优品牌”新效应,即培训专业品牌、学校品牌和劳务品牌。这一模式的实施,对进一步创新劳动力培训转移模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农业,繁荣农村、惠及农民,发挥了重要作用。桃园镇成人教育学校与华建职业学校进行“合并办学”,相互利用资源,使该镇劳动力培训基地在硬件上了一个新档次,为提高培训劳动力的技能提高了一个新水平;常青镇利用“校企”联合培训的办法,在企业享有优先录用权的前提下提供培训费用,这既做到了免费培训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时镇党委、政府还结合当前的中心工作,创新培训思路,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公司”,将农村建筑业的“散兵游勇”集中进行业务技能、安全生产知识、《合同法》等培训,在培训合格后投入新农村建设中,既解决了劳动力的转移又方便了新农村建设,更有利于这些农民今后的就业;市委农工办在劳动力培训工作上创新方式,依托帮扶工程,引导和动员帮扶单位扶持贫困农户劳动力技能培训,三年来,共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2000多人。

二、存在问题

综观一年来我市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在一定的层面上提高了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的能力,起到了短、平、快的作用。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还存不少的问题。

1、对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意义认识和重视力度有待加强。

在工业化、市场化加速推进过程中,由于受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我市劳动力培训工作还稍显滞后,主要体现在:少数镇党委政府片面追求招商引资的数据增长,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力培训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对劳动力培训工作缺乏协调指导,缺乏目标管理考核,缺乏刚性手段,平时对劳培工作仅限于口头上安排,工作有布置没核查,有要求没落实,有的镇成立的领导组和办公室只是挂挂牌子、做做样子,不作为一项实际工作去落实。

2、现有培训资源整合利用不足。

我市承担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的有教育、劳动保障、农林等部门,主办的有职教中心、技校等单位,同时又有大量社会力量办学,由于体制、运作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专业设置重叠,设施投入重复,办学效益不高,如数控机床的投入仅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学校就有40多台,造成了大量资源的重复投资;市技工学校整合后办班点分散,资产利用率较低,管理成本却提高了;农村成人教育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各行其是,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办学条件相对偏差,有的镇成人教育中心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后有设施、资产、人员,但在结合当地实际,抓培训方面作为不大,资源浪费,人力闲置;社会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40多家,目前均处于分散状态,不少民办学校办学游击化、条件简单化、管理无序化,严重制约了劳动力培训的质量。

3、基层劳动力培训机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资金不足。经费投入渠道不畅,办学条件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市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在义务教育上,对职业教育投入少之又少,这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市还没有一所职业学校符合国家设置标准的实训场所。从桃园镇成教中心看,该校每年靠教育局下拨的5000元仅能勉强维持日常办公,难以积累发展,更不用说独立进行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民劳培的积极性,从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每培训合格一名劳动力,省补贴110元,但由于确认程序复杂,要求严格,不少镇培训的劳动力均得不到补偿加至我市财政补贴部分甚少,农民本是基于增加收入的目的而打工,现不少培训费用由农民个人及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广大农村劳动力无法接受,不愿参加培训。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劳动力培训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tag: 调研报告,企业调研报告范文,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相关分类
调研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