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常识网职能部门水利河海诗朗诵:年 轮——黄河2017

诗朗诵:年 轮——黄河2017

六六教师之家 | 水利河海 | 人气:423

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jiaoshi66.com 诗朗诵:年 轮——黄河2017,

    一个控导河势、规范流路、防止主流顶冲大堤,以及为滩区安全提供保障的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布局逐渐明晰。

    黄河下游河道新一轮整治工程共34处,累计长度达32公里,落实计划投资6.6亿元。

    标准化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规范洪水,构成抵御洪水的坚强防线,拱卫着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安康。

水沙协奏

    这是河南濮阳黄河滩区一个普通的村庄。

    望着刷深的河槽,畅流的河水,如今村民们心里踏实多了。因为3500个流量的洪水没有上滩,他们辛辛苦苦的耕耘,可以保证收获了。这得益于连续5年的调水调沙。

    每一次的调水调沙,可资利用的水沙条件都不一样,你想完全照搬前一次的成功经验,几乎没有可能。这就是黄河的特质。2005年的调水调沙,小浪底库区异重流的塑造,并排出库外,很大程度上是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三库联合调度的结果。然而,2006年的调水调沙,万家寨水库因可调水量较少,在水动力条件上明显弱于2005年的情况,同时,泥沙条件也没有2005年的优越。显然,要想在2006年的调水调沙中成功塑造小浪底库区异重流并实现排沙出库,困难比2005年甚至2004年都大得多。

    为此,黄委多次组织研讨会商,分析形势,制定对策。研究认为,在小浪底库区淤积三角洲顶坡段,淤积物较细,异重流预定潜入点距大坝约40公里,而这段行程坡降较大,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具有很大的成功胜算!

    一套新的调水调沙方案应运而生!

    6月25日,根据黄河防总的命令,三门峡水库开闸放水,以3500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进入小浪底水库。此后流量逐步增大,至26日零时,下泄流量已达4400立方米每秒,接着三门峡水库两条隧洞和12个底孔全部打开,使尽浑身解数,尽其所能,敞泄排沙。

    滚滚洪流进入小浪底库区上段,裹挟起大量泥沙,在预定地点倏然潜入库底,形成了异重流。

    27日,异重流行进到小浪底水库坝前,进而通过排沙洞冲出库外。随着几股由清变浑的冲天巨浪喷涌而出,欢腾的人造洪峰如巨龙腾飞,泛着生命的波澜,奔流东去!

    回首征途多崎岖,五年求索不寻常。

    水文数据显示,连续五年的黄河调水调沙,共有3.6亿吨泥沙被送入大海,下游河道全线冲刷,河底高程平均下降1米左右,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500立方米每秒。

    2006年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又注入1000多万立方米水量,湿地萎缩的趋势得以遏制,土壤质量和湿地水体状况明显改善,呈现出一派鹤舞霞彩、芦花雪飞的景象。

护河之剑

    2006年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72号国务院令,发布《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至此,我国第一部大江大河水量调度行政法规宣告诞生。

    这是绿色颂歌的强音,这是河流生命的护卫之剑。

    回望7年水量调度之路,可谓险象环生,如履薄冰。资源性缺水的窘迫现状,不断膨胀的用水需求,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持续性的流域干旱,各种矛盾纵横交织,新旧理念猛烈碰撞,使黄河水量调度工作举步维艰,难上加难。

    为了确保黄河不断流,黄委根据国家授权,强化管理,优化配置,科学调度,在有关方面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下,化解了一次次断流危机。

    几度风雨春秋,几番化险为夷。黄河人感到:面对日益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要有效化解黄河的断流危机,迫切需要以法律武器,确保水调工作的长效运行,捍卫河流生命的尊严。

    几年来,黄委在水利部的指导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数易其稿,起草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文本,又经国务院法制办征求多方面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

    如今,《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正式施行,为依法治水,促进人水和谐,铸造了一把刚性之剑。

    《条例》的出台,把水法关于水量调度的基本制度落实在了黄河流域实处,建立起黄河水量调度长效机制,极大地促进了有限的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减轻和消除黄河断流造成的严重后果。

    依据《条例》的规定,黄河支流调度被迅即提上日程。2006年11月,黄委对渭河、沁河等九条重要支流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初显成效。

    据统计,11月重点支流取水5.3亿立方米,耗水3.2亿立方米,均在控制指标之内;入黄断面流量均大于最小入黄流量指标;渭河、沁河各控制断面月均流量也分别达到计划控制指标。

    调水乐章连连奏响。引黄济青的圆满完成,为胶东半岛的海滨之城送去1.8亿立方米宝贵的黄河水,缓解了那里的燃眉之急。首次引黄济淀生态补水的实施,为白洋淀补水4.2亿立方米,“华北明珠”重现昔日风采。

    千里之外,河西走廊再传捷报。黑河干流以6.44亿立方米的最少耗水量,4次输水入东居延海,创造了累计连续800多天不干涸的历史佳绩。

    法律屏障,乐章和鸣,碧波荡漾,从中人们真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破冰之举

    2006年4月,一场潇潇春雨中,河南新乡河务局、山东济南河务局分别召开动员会,悄然拉开了黄河水管体制改革的大幕。

    黄河治理,事关社稷大局。自明、清以来的几百年间,黄河下游河防管理就一直承袭着“建设、管理、运行、养护”于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模式,对于统筹修防工作,防御洪水,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时至今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形势下,这种传统的水管体制已不合时宜。

    多年来,常年驻守大河两岸的基层治河部门,执法主体职能不清,政、事、企不分,工程监管责任不明,维修养护缺乏资金,惨淡经营,这些都严重困扰着黄河职工。

    黄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2002年,国务院批转了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用3年到5年时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05年3月,黄河水管体制改革开始了破冰之举。

    25个水管单位率先实施了“管养分离”改革试点。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原则,县级河务局及其所属单位打破原有格局,实现了管理单位、维修养护公司、施工企业的分离。“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型管理模式雏形显现。

    2006年,这场改革继而推向所有水管单位,改革的层面也更加深入广泛。各市级河务局组建了专业化的工程维修养护公司,施工企业统一整合,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6月30日,是黄河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全新的管理体制,开始扬帆远航。

    黄委所属单位共有12829人参加了本次水管体制改革,改革后,管理岗位上岗6314人、供水单位上岗962人、维修养护公司上岗3509人,施工与其它企业上岗2000余人。

    凤凰涅,浴火重生。一场深刻的改革,理清了关系,激活了机制,走活了棋局。工程管理定额有了明确规定,维修养护资金渠道有了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解除了后顾之忧。

    改革后,水管单位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经历了工程管理改革的洗礼,新一代黄河人解脱了管理与创收负重前行的困扰,脚下的步伐更加踏实有力,肩上的事业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百舸争流

    如果把改革和创新,比作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基因和养分。那么,2006年,大河上下就是一幅生机盎然、硕果累累的丰收图。


    水土保持工作以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和沟道拦沙工程为重点,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齐头并进,全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平方公里;24个项目区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和23个项目区的生态修复试点全面完成。

    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落实责任制,注重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了黄河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创新工作,热潮涌动,科学研究进展显著。2006年,全河有92项成果荣获“黄委创新成果奖”,“数字黄河”工程荣获“2006年度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治理黄河科研工作获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撑。

    经济工作持续稳定发展,水电、供水、建筑施工、设计咨询等领域的创收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实现经济总收入42亿元,为治理黄河事业增添了动力和后劲。

    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特色。谢会贵是玛多水文站的一名普通水文职工,30年来,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坚守在海拔4200多米、高寒缺氧的高原地区,获取了一组组珍贵的第一手水文资料,为治黄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6年12月,黄委党组做出决定,授予他劳动模范称号,号召全河职工向谢会贵学习,进一步弘扬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

    针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广覆盖、低保障”的不足,黄委印发《积极推进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建立了职工重大疾病救助机制。这一重大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压在患病职工心头的沉重负担。

    截至目前,全河参加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机制的职工已有21000多人,占可参加人数的56%。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年来,干部队伍建设、离退休管理、宣传出版、后勤服务、移民监理、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充满希望的2007年,黄河儿女将更加意气风发,开拓进取,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诗朗诵:年 轮——黄河2017》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水利河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