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网职能部门银行保险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

六六教师之家 | 银行保险 | 人气:124

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jiaoshi66.com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

摘要:商业银行是以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为经营原则的,然而直接损害银行稳健与安全,导致银行危机产生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不良资产。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存量巨大,成因十分复杂。1999年4月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成立,专门处理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会有不少困难,同时各商业银行能否控制不良资产增量的产生?因此,本文全面地分析了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提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主要从制度上防范不良资产增量的产生,同时提出了处理不良资产存量的措施。


关键词:不良资产、债转股、资产证券化

正文:
     对商业银行而言,存量不良资产犹如滋生于体内的一个恶瘤。如何尽快地根除这一恶瘤,是每个银行经营者面临的永恒课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演讲时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全球化趋势也在逐步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和地 区相继爆发金融危机,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成为困扰和束缚许多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桎梏。同时又披露,去年1月到9月中国国有银行本外币贷款为6.8万亿,其中不良贷款为1.8万亿,占全部贷款的26.62%,坏帐占全部贷款的7%左右,即4760亿元,呆坏帐比例高达33.62%。目前中国国有银行的总资产在10万亿元人民币,呆坏帐占银行总资产的23%左右,即2.3万亿元人民币。

    所谓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收不回的贷款。自官方的说法认为,我国的不良资产概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一、逾期贷款;二、逾期两年、呆滞不动的贷款;三、由于企业破产,贷款应予核销的呆帐、滞帐。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所有商业银行都要不断地大量发生贷款业务,而这就难免发生一定数量的不能按期收回或收不回的贷款。因此,存在不良资产几乎是所有商业银行的共同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问题是不良资产过多,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①
    1、不利于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存款,我国共有六万多亿的居民储蓄存款,其中5年以下的定期和活期存款占大部分,而5年以上的长期储蓄存款只占极小的一个份额。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各项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为72。85%,不良资产过多,许多贷款不能收回或不能按期收回,就有无法支付到期存款、发生存款支付危机的可能。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则我国银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就可能出现动荡。
    2、助长企业相互拖欠货款,使社会信用恶化。企业相互拖欠货款和国有企业拖欠国有银行贷款,是当前社会信用恶化的两种主要表现,而且它们的根源是相通的、互为因果的。企业相互拖欠,销货企业不能及时收回销货款、归还到期银行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就会增加。反过来,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即接受了被拖欠货款企业转嫁过来的损失,减轻对企业催收货款的促进和推动力度,就等于放纵和助长企业相互拖欠货款。因此,只有采取坚决措施解决企业拖欠银行贷款问题,才能促进和推动企业之间尽快清理货款拖欠,使整个社会信用状况得到改善。
    3、损害经济和银行业务的发展。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信贷支持。如果银行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则银行不仅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而且不敢放手发放信贷,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银行不良资产增多,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危害更大。一些国有企业信用状况不好,主要表现为对其他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不守信用,我国银行同外国银行的竞争激化后,外国银行必然千方百计地同我国银行争夺业务。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国有银行同国有企业的借贷关系,彻底消除企业随意拖欠国有银行贷款的现象,必然会使国有银行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

    从1983年至今,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种复杂和不正常的经济问题都出现了,因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许多经济问题通过金融表现出来,最终体现在信贷不良资产上。②这一阶段造成的不良资产估计占总不良资产的2/3,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政府对银行干预的刚性依然较强。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在接受国家政策引导的同时,要反映市场需求,体现价值规律和“安全、流动、赢利”的经营原则,合理分配、使用银行资金。商业银行应该是资金配置的主体,政府只能应只限于宏观调控。然而现实情况是,政府作为资金分配的主体和中心并未淡化,不仅从宏观高层垄断,而且还是微观经营的指令者,甚至是操作者。企业需要贷款时,首先找的不是银行信贷员,而是政府官员,银行只不过是资金配置的客体,银行资金的投向仍然不是根据价值规律和经营原则来决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左右。虽然国家已出台了《商业银行法》,但由于尚缺乏正常运作的配套措施,商业银行依然无法依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原则正常运作,很难真正体现“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往往造成部分项目投资效益不高,形成大量的贷款沉淀,最终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2、 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严重的短期行为和整体效益低下是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造成短期行为的原因是粗放型经营和企业领导的频繁变动。近年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但责任与权利的增量并不相等,责任小于权利,而且责任是虚设的,根本起不到对企业领导的约束作用。加上粗放型经营,企业和领导的业绩主要以数量和规模考核,所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顾自身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缺乏市场调研和科学的分析预测,盲目扩大投资。企业通过各种关系向银行借款,投资后缺少资金又迫使银行继续贷款,若银行不再增加贷款,新项目无法投产,将造成以前的贷款收不回,因此,银行也只好被迫增加贷款,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另外,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大多数亏损严重,无力偿还贷款。如“建”字号企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低谷,建筑饱和,工程拖款严重,资金匮乏,无力偿还拖欠银行本息。
    另一方面,个体、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自有资本金少,也是造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增加,但由于这些企业的自有资本金较少,其成立和发展大都依靠银行的贷款。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会带来经营方针的变化以及财务上的软约束。这些企业敢于冒较大风险经营,因为真正承担风险的是银行而不是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企业倒闭,最终亏的是银行贷款,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资产。
    3、银行自身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许多商业银行仍然沿用了过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加上风险与利益机制不对称,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对资产损失的考核手段与承担责任不明确,使银行缺乏风险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更缺少预防信贷资产损失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银行的部分经营决策者违规经营,高息揽储,私设小金库,帐外经营,炒作股票、房地产、外汇、期货等,以谋取非法收入,一旦决策失误就血本无归;部分决策者违反贷款审批程序,对贷款审查不严,致使贷款投放出去后,难以收回本息。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内部人员思想不健康,钻银行法规的空子,甚至胆大妄为,大肆贪污、挪用、非法侵占银行资金,有的甚至与外部犯罪分子相勾结,大量骗取银行信贷资金。
    4、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企业财务纪律松弛,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还贷意识。虽然金融机构的诉讼案件胜诉率很高,但执行率却微乎其微。贷款诉讼难以奏效,全社会法律观念淡薄,执法力度不够、地方政府保护,造成法院执行难。而且破产法的法律框架、执法以及程序框架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按现行破产案例的债务清偿顺序,银行债权作为一般债权,银行贷款没有优先受偿的优惠,这更增加了银行贷款损失的可能性。
    5、信用观念扭曲。由于企业拖欠货款和银行到期贷款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且大多数拖欠者的利益不但没有因此受到损害,有的还得到了好处,天长日久就使人们的信用观念淡化、扭曲,甚至是非颠倒,认为遵守信用是笨蛋,不会算计;不遵守信用才算有能耐、会算计。

    清收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难点解析:
    1、不良贷款形成的时间长,很多已超过法律诉讼时效。信用社时期及建行初期形成的不良资产多数时间长,有关当事人变动大,缺乏贷款资料。加之前几年对清收重视不够,依法收贷法律意见不强,致使很多不良贷款超过法律诉讼时效,错失依法收贷良机。
    2、有的贷款相关手续不全,法律文件不规范或缺乏,难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由于部分支行管理不善,不认真执行有关贷款的规章制度,有很多贷款手续不全,签署的贷款协议、担保或抵、质押合同等法律文件不规范或缺失。一旦贷款形成风险,依法收贷时无法得到法律保护,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有的债务人不配合清偿债务或恶意逃废债务。部分不良贷款的债务人在银行清收贷款时往往寻找种种理由或借口搪塞,拒不还款。更有甚者,态度蛮横,“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有的本意就是骗取贷款,钱一到手,即挪作他用或转移抽逃资金,压根就没准备还款。有的经营不善,无法还款或以假公司假执照骗取贷款后即擅自注销公司,恶意逃废债务。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相关文章

tag: 银行保险,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银行保险

相关分类
银行保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