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优势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协调。现实中每个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为什么有的企业兴旺发达,有的企业捉襟见肘呢?这里有一个对自己的优势资源管理的艺术问题,即合理分配与协调。一般可考虑以下几种分配与协调方式。(1)集中优势资源。集中优势资源于某一与其相匹配的竞争领域,制定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不断投入、培养、保持、提高这些优势资源,就能创建战略优势而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联想集团、北大方正等企业所以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正是因为它们审时度势,了解自己的竞争领域,集中优势资源于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的结果。相反,巨人集团将自己的优势资源分配给非相关领域的发展,盲目扩大战线,而走向了消亡。(2)转移优势资源。当公司现有的优势资源不能得到最大效用之时,就要寻求明智的再分配。将优势资源转移到与之相匹配的事业上,这是通过优势资源的外转移以创建战略优势。另外,公司经营的经验、方法、技能等是公司的无形资源优势;然而这些优势资源大都保存在管理人员的脑子里,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将管理人员在公司内各部门之间转换,乃至与其它企业转换,就可将这些无形的优势资源转移到公司各部门及其它企业,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是通过优势资源的内转移以创建战略优势。(3)共享优势资源。近年来企业ctms集成系统、远程工作、虚拟公司、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经营模式为企业创造了强大的竞争战略优势,其根本就在于知识、信息等优势资源的共享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优势资源,让其在公司内充分共享,则将创造出爆发性的战略优势。
(三).战略优势创建的评价
一种卓越的战略优势的创建,通常始于创新的构想,即创意,再加上企业常年不懈的投资建立、保持和提高优势资源,同时还要经受与竞争对手争夺顾客的较量考验,才能看得到战略优势所带来的效果,这是一个较长时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创建的战略优势效果如何?这无疑增加了战略优势创建效果评价的难度,采用传统评价技术进行评价并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未来的确是不确定的,但企业为顾客服务,向顾客提供价值的使命却是不会改变的,创建的战略优势是否有价值,也只有顾客的评价最具说服力。因此,基于顾客的观点,以顾客为中心,同时与创建战略优势基本构想相匹配,以价值(values)、吸引力(attraction)、持久力(lasting-power)三个主要因素,形成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优势创建的评价体系。
1、 价值(values)
当今市场竞争中成功的企业认为企业经营的过程是向顾客提供价值的过程。“顾客想购买的东西,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决定性的”。因此,能向顾客提供的价值是衡量战略优势创建的首要标准。价值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有与特定顾客需求相匹配的优势资源;(2)有提供给顾客价值的具体内涵;(3)比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的价值更高。
2、吸引力(attraction)
在市场竞争中,顾客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因此,为实现企业经营的目的就要创造顾客。为创造顾客所创建的战略优势只有真正为顾客所感知、所接受,受到顾客的青睐,能锁定顾客,才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是评价战略优势创建的核心标准。吸引力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有体现战略优势的令人可信赖的证据。具体可测试:(1)替代性,即在一定时期内不被竞争者所替代的战略优势;(2)独特性,即特有资产,竞争者无法模仿的资产;(3)价值比,即与竞争对手为顾客提供的价值比较。
第二,向顾客传递价值的方式。例如,以一定的形式向顾客陈述公司的使命;战略优势的客观宣传,如媒体选择、广告创意、定位及表现形式等。
第三,顾额对公司战略优势的感知度。如果顾客没有注意到公司某种战略优势就根本谈不上吸引力,谈不上锁定顾客。
3、持久力(lasting-power)
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企业有一定的优势资源,也有创建战略优势的机会,超越竞争者并不难,但战略优势要持久地超越竞争对手是需要有持久力的。持久力是评价战略优势的关键标准。持久力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企业在竞争中要持久地领先竞争对手一步。主要通过考察与竞争对手的竞争态势来进行评估。(2)优势资源提高的速度与等级。主要考察建立优势资源的投资及投资回报率等;(3)审视公司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4)突出重点战略优势,为顾客所永久记忆。例如顾客把“海尔”与品质和形象联系在一起。(5)创造新的战略优势。战略优势创新是持久力的灵魂,不断创造新的战略优势又在为顾客提供了新的价值,从而永葆战略优势的青春活力。
在当今市场竞争节奏快速化的环境中,战略优势愈来愈重要,没有战略优势的企业,将面临着被市场竞争淘汰的风险。因此,创建战略优势,创建以优势资源为核心的战略优势,才能超越竞争对手而使企业长盛不衰。
二、竞争情报的构建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仅仅创建竞争战略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企业能稳步地向前发展,收集竞争情报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竞争情报概述
所谓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一般来说是指对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认为:竞争情报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和传播有关经营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的准确、相关、具体、及时、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情报。竞争情报是一个智力增值过程,其成果主要表现为信息原料的基础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产品或半成品。其实质内容是将竞争情报产品转化为决策行动和竞争优势。竞争情报的目的不是去窃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或其他私人财产,而是从海量信息中将竞争对手分散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收集成为一个系统化的、合理合法的宽范围的有序化信息,一旦进行比较和分析,就能够提供对竞争企业有关的组织框架、企业文化、企业行为、能力和弱点等方面的充分理解。据国外的一项统计表明:企业想获得的竞争情报95%可通过合法的、符合道德规范的途径获得,其中80%的信息可以通过企业员工和生产过程获得。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为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尽早识别市场机会和威胁,获得竞争远见,洞察变化趋势,制定强大的竞争战略,采取明智的举措,在竞争中获得和保持竞争地位。
竞争情报的运作可以从非常简单的事情入手,比如了解一个新上任的主管的背景资料,也可以是搜寻在投资领域的重要新闻。竞争情报涉及环境监视、市场预测、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和商业秘密保护等重要领域。根据著名的竞争情报机构—美国未来集团的研究成果,企业竞争情报信息收集的范围按重要程度依次为:竞争对手、技术、供应商和用户、行业结构、政策法规、全球经济、政治事件类信息。竞争情报的核心内容是对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情报与反情报技术。收集和分析竞争对手信息的目的是要了解他们可能采取的战略行动的实质及其成功的程度,以及对可能发生的产业变迁、广泛的环境变化等所可能做出的反映。竞争情报最常用的搜集渠道是行业杂志、专利文献、行业专家等,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量的商业信息就摆在互联网上,互联网正成为企业获取竞争情报的捷径。国外的一些公司通过跟踪对手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数字轨迹,可以把关于对手的零碎信息拼成一个不断增长的整体,其中包括它的专利、与客户的链接、法律诉讼、知识产权以及公司代表的讲话。
据国外研究,竞争情报可以带来提高经营业绩、开发市场信息、形成高质量的战略计划、更好的人际沟通以及改善产品质量五个方面的直接利益。但更为重要的是,竞争情报可以预测到企业未来的威胁,一旦威胁出现,能够立即示警。因为将来的竞争者可能是在一个不同的产业中通过新技术来威胁公司的。从传统意义上说,企业必须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内进行竞争,但互联网的出现使不同市场的界限变得模糊,企业的竞争者不再限于一个特定行业。而这种间接的利益更是无法估量。在西方,竞争情报已成为企业市场战略兵器库工厂中最新式的多用途武器。竞争情报对企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统计表明,竞争情报对企业营利的贡献率:微软17%、摩托罗拉11%、ibm9%、p&g8%、通用电气7%、惠浦7%、可口可乐5%、英特尔5%。正因为如此,凡在全球市场处于优势的国际大企业无一不重视竞争情报。如日本的三菱商事公司不惜拨巨款对最新情报技术进行投资,其收集的情报24小时不间断通过专用数据通讯网传送。美国道科宁公司建立了跟踪美国本土以及日、韩、法、德等国竞争对手的“情报预警系统”。据去年的一份统计表明,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0%以上已经拥有了较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
早在80年代初期,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出现了针对市场、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情报分析,而竞争情报行业的真正出现,则是以1986年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的成立为主要标志。近20年来,竞争情报在西方悄然成为一个新兴行业,20世纪末,全球竞争情报业的总产值达700亿美元。竞争情报业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是市场竞争激化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综观竞争情报业兴起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根本动力:一是竞争需求的拉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之间竞争剧烈、环境动荡。一方面,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受技术和投资的驱使变化较快,这样,就导致进入新经济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变化无常,另一方面,旧经济企业的结构重组、产品改造、新技术的利用也同样加快了原有企业间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除了具有传统的质量、价格、服务等竞争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创新竞争能力和时间竞争能力。而竞争情报正是适应企业竞争态势的变化而出现的;二是信息技术的推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各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工具,人们用它来加工信息,并支持组织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处理的任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intranet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竞争情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三是不断变革着的组织管理模式对竞争情报的大力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模式正处于从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转向扁平结构、从纵向层次结构转向横向网络结构的组织模式变迁之中,为适应企业组织模式的这种变迁,企业需要改变企业的内外信息联系方式,建立更加灵活的、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企业组织柔性的信息系统。
tag: 企业综合,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政府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企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