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精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精选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784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精选,
  4、按什么顺序叙述?时间顺序。以什么为线索?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写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否定什么?肯定什么?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二)合作探究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课文的结构,了解了课文的情节,那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人物。
  1、分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
  刘兰芝是主人公,他是怎样一个人?诗歌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刘兰芝?
  (1)首先她的外表怎样?看第9小节。“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两句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对偶。一个绝代佳人。刘兰芝的外表如此出色,她的内在如何呢?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2)读第2小节。
  “十三能织素……”什么修辞?排比。可以看出她这个人怎样?可以看出她多才多艺、聪明。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那她是不是整天只顾自我欣赏,不会赚钱,只会花钱?不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是一个勤劳贤慧的女子。“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既显示兰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为什么要自请遣归?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很低,在娘家听父母的,到了婆家听丈夫的,自己没有真正的自由,出嫁后没有婆家的许可,是不得擅自回娘家的。而她们也很看重自己的贞洁,所以“休”对一个女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应当清楚了。为什么要自己主动提出遣归呢?自请遣归,一则因不堪焦母虐待,再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
  这样的行动可以看出刘兰芝怎样的性格特点?主动请“休”,对于刘兰芝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所以刘兰芝的这个举动着实表现出她的刚强果敢、自尊不屈的性格,表明兰芝不是甘愿逆来顺受的弱女子,而是外柔内刚的坚强女性。
    这第2小节,描绘了一个多才多艺、聪明贤惠、刚强果敢、自尊不屈、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3)再读第9小节。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小节的内容——“严妆”。此时此刻的刘兰芝为何要“严妆”?为何要郑重地梳妆打扮?严妆时又为何“事事四五通”呢?
  严妆打扮,一方面,说明她自尊,另一方面,“女为悦己者容”说明她是为焦仲卿而严妆,为了留给焦仲卿最后的最好的印象。
  这一段,不仅写出了她的外在美,而且写出了她的内在美。美就美在她能沉着、镇静、临阵不乱、有涵养。这一段很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她的举动,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人生难免遇到坎坷,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失意但不失志。
这段描写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4)读第8小节,思考:这一段可以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感情呢?第8小节可以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久久莫相忘”可以看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人贱物亦鄙”可以看出刘兰芝的痛苦、愤激之情。从诗句中可以品出人物的内心。她这个人是有情有义的。
  (5)读第10小节。兰芝向婆婆、小姑告别,表现了她什么品质?表现了她知书达礼、看重感情的美德。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几句表明了兰芝有礼有节,举止得体。
  (6)读第12小节。这一小节中的磐石、蒲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7)读第14、18、22小节,思考:这一部分的描写对刻画刘兰芝有什么作用?这一小节铺张、夸张的场面,反衬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为权贵金钱所动,表现了刘兰芝的人格尊严。
  如何理解这一部分的情节?
  ①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刘兰芝的母亲是什么态度?刘兰芝的母亲是“大拊(fǔ)掌”“大悲摧”。大家想一想,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看到刘兰芝被遣回家,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求婚的人接踵而来?
  旧时代的妇女,恪(kè)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古训,不仅是被丈夫遗弃的女子不能再嫁,就是丈夫亡故了的,也要为之守节。如果再嫁,便被认为是不守节操,至少要受到舆论的遣责,体面人家当然不会轻易为之。但是,如果用这个尺度去衡量《孔雀东南飞》,我们就会碰到许多难以理解的现象。例如,刘兰芝“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母亲的态度却是“汝可去迎之”;后来,“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并且“娇逸未有婚”。难道县令、太守都愿意替没有结过婚的儿子娶不守节操的女人为妻吗?难道兰芝的母亲也愿意自己的女儿背上“失节”的恶名吗?
  《孔雀东南飞》对于兰芝再嫁的问题,似乎有点现代化的描写,看起来与旧社会的传统悖理,但是,这又确实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将守节作为衡量女人品质好歹的主要内容并使之宗教化,歧视再嫁者,都是宋朝开始出现,明朝以后才逐步走向极端的。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必须经过一个发展的过程。宋元以前,人们对于再嫁的认识,一直是比较客观的,社会上离弃或寡居的女人有人愿意再嫁,也自然有人愿娶再嫁之女。在汉魏时期,再婚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
  如汉朝,有个叫朱买臣的人,家里很穷,老婆因嫌他穷而离开他嫁给另一个人。朱买臣到五十岁时,被举荐后任命为太守。快到任时,地方官巴结他,让民工去修道路迎接。朱买臣原妻的后夫也是个民工,正在干活。他老婆给老公送饭,看见新太守原来就是前夫朱买臣。
  西汉有名的才女卓文君丈夫刚死去,大文豪司马相如作为卓文君的父亲的客人参加了卓府的宴会,宴会上,司马相如弹奏一曲古琴曲《凤求凰》(凤是雄性的凤凰,凰是雌性的凤凰鸟),引来了卓文君的注意。而卓文君对司马相如也是仰慕已久。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当天晚上卓文君背着父亲卓王孙,随司马相如私奔了。
  《孔雀东南飞》的时代,那些有关节操的舆论没有左右当时的现实生活,正因为这样,刘兰芝被婆婆逼遣归家之后,才会发生太守、县令接踵遣媒议婚之事。这是现实基础。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②在艺术表现上?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呢?
  A、课文中有哪个地方对刘兰芝的外貌作正面描写?第9小节。那么这个求婚的情节对刘兰芝的外貌和人品作了什么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有什么差别?(以《陌上桑》为例简单说明。)
  B、很有地位的这些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侧面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也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这是艺术表现上在作用。
  ③这一个情节的出现,也是人们美好意愿的反映。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逐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所扼杀的女子肯定大有人在,这些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因此,同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孔雀东南飞》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中再创造,加入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孔雀东南飞》中还有一个情节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体现,并且跟这个求婚再嫁的情节不同的是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是哪一个情节呢?《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是怎样的?化蝶。《孔雀东南飞》跟《梁祝》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刘焦二人合葬后变成鸟。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节,在诗中却出现了,那么这同样也是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2、那我们总结一下,刘兰芝有哪些美好品质呢?
  才貌双全、重情重义、不慕荣华富贵、坚贞执着、勇敢聪明。
  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刘兰芝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呢?
  我们先想想什么是悲剧呢?自杀就是悲剧吗?如果卖国贼、汉奸、无能的执政者自杀算不算悲剧?不算。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不能带给人们震撼的力量。为什么不能。因为他们是假、恶、丑的代表,是无价值的代表。他们的毁灭甚至给人们带来快感。某市一个纪委书记江锦春被告贪污后,当地的民众是如何庆祝的呢?是燃放烟花,放礼炮来热烈庆祝.而什么是悲剧呢?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补充一下,是把真善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现在我们能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要浓墨重彩地描写刘兰芝的美?为了创作悲剧美。刘兰芝越好,悲剧就越感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