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教案 | 人气:992

标签: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
此题为开放题,允许学生个性化、拓展性理解,但须紧扣侧面描写和艺术空白,结合诗作展开自然而合理的联系和联想。) 



除五种类型外还有一种表格填充型比较常见,这是一类客观性较强的主观试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要看清表格的要求作答。请看示例: 

.阅读下面小诗,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②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即表弟。②李益(公元748-829),唐代著名诗人,他七岁时,爆发“安史之乱”。 

阅读全诗,填写下表。 

联次 主要内容 

(不超过两个字) 各联主要情感特点 全诗抒发的感情 全诗的艺术特点 

首联 久别 真挚的至亲情谊和 

白描手法、典型的场景、 以及 。 

颔联 惊讶、欣喜 

颈联 热烈 

尾联 话别 

参考答案: 

联次 主要内容 各联主要情感特点 全诗抒发的感情 全诗的艺术特点 

首联 久别 意外 真挚的至亲情谊和 沉重的动乱之感。 白描手法、典型的场景、生动的细节以及心理描写。 

颔联 重逢 惊讶、欣喜 

颈联 叙旧 热烈 

尾联 话别 惆怅 

五、总结本专题复习内容,强调备考策略: 

明确考纲要求,确定复习重点;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 

积累鉴赏知识,运用相关术语;阅读鉴赏词典,学写赏析文字。
六、课后练习布置: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出达,归雁洛阳边。 

问: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①“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时序交替,触景生情) 

参考答案②这两字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语言上炼字炼句) 

参考答案③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有哲理意味) (此为开放性试题,以上①②③三个角度皆可) 

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②龙庭:指匈奴集会祭 

天的地方。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 

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 

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泪听”琵琶的悲伤情状衬托弹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BR
参考答案:《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 

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表明由于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妇女成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剧便具有更深的历史意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8226;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消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参考答案:“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个特点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写出禅智寺的静寂的特点。角度及分析: 

①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阔,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 <BR
的冷寂。 

②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③从明暗的变化写静。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 

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静。(写出特点1分,写出一个角度2分,写出两个角度5分)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