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醉翁亭记教案10

醉翁亭记教案10

六六教师之家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535

标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醉翁亭记教案10,
    ◆过程与方法
    1.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 先让学生说说故事梗概和对作品的理解,教师补充讲解。
    3. 结合背景介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封建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
    2.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及活动突破
    ◆重点
    1. 了解“说”的特点。
    2. 掌握本文的重要文言词语。
    ◆难点 
    1.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
    2.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活动突破
    1.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2.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活动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激情
    导入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③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⑤。”夫子曰:“小子⑥识⑦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弟子。③壹似:真是,实在。④舅:指公公。古时以舅姑称公婆。⑤苛政:包括苛刻烦杂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⑥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⑦识(zhì):记住。
    1. 妇人悲痛的原因是什么?
    2. “苛政猛于虎”的意思是什么?
    阅读、理解。
    讨论,交流。
    背景
    介绍 唐朝中后期,战争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战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没有限制,使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缴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但各类苛捐杂税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多。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已重者愈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非死则徙尔”。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却有一种职业可以免其赋税,到底是什么职业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捕蛇者的世界。 听讲。
    解题
    释疑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听讲。
    朗读
    训练 1.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教师注意点评。(注意从词意上更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朗读,评价。
    2. 学生讨论文章的句读,每组派代表示读,教师指正。 讨论,交流,评价。
    3.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做到发音准确,节奏鲜明。 聆听,练习朗读。
    4. 全班齐读。 朗读。
    整体
    感知 1.分小组学习:
    ⑴利用工具和书下注释,试着理解文章的意思。
    ⑵互相口译课文,找出书中有疑难的词句,以待交流。 分小组学习,讨论,记录。
    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作好点评讲解。 交流,评价。
    3.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补充点拨。可分为三类归纳:
    ⑴词类活用:
    如:动词作名词:殚其地之出(出产的粮食),竭其庐之入(收入的财物)
    名词作状语:岁赋其二(每年)
    ⑵古今异义:病:古义(困苦不堪)  今义(疾病)
    ⑶一字多义:食:谨食之(喂养)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教师举例,请学生补充归纳) 听讲,讨论。
    第二课时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 将准备的字词测验发给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练习。
    问题
    研讨 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交流,评价。
    2.思考:文章是如何表现蒋氏一家悲惨遭遇的。
    形式一:学生针对文章的内容、写法、感情深入探究,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
    形式二:教师进行指导性地提问,带领学生逐步解读课文,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
    问题集锦:
    ①永州之蛇“异”在何处?永之人为何争奔走焉?
    ②蒋氏三代命运悲惨,令人同情,你认为他哭诉时想让作者帮助他吗?为什么?
    ③文中描绘蒋氏乡邻“今其室十无一焉”,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④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⑤作者引用孔子的语言有什么用意?
    ⑥作者对“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现象抱以怎样的感情和态度呢? 
    ⑦对于作者的期望——“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分小组学习,评论,记录。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写法
    探讨 1.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分小组讨论。
    2.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明确】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
    ①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②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包括:生存情况之对比,生活状况之对比,危险次数之对比,死亡时间之对比等。 交流,评价。
    质疑之声 柳宗元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却写出如此“大逆不道”之文章,有人认为他是为百姓之生活困苦而疾呼,但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他被贬官后的失意所为,对朝廷之不满更多的是一种私心,你如何看待?(可结合其经历及当时社会背景来谈) 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 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听讲。
    课后思考 若你就是那位考察民情的官吏,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发挥想象力,为本文续写一段文字。 练习。
    二十、岳阳缕记
    ↘设计意图
    借助对范仲淹的了解与认识,先学人,再识文,先敬仰,再赞叹。在品读《范仲淹传》等传记传奇时,先领略这位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的“古仁人情怀”,特别是那“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了解作家再去阅读作品,对隐含于文中的深意,理解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 朗读、背诵全文。
    3.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 从文章的思路上引导学生读懂全文。
    2. 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忧乐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醉翁亭记教案11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醉翁亭记教案10》相关文章

tag: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八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