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的深,有的人理解的浅,有的人解决的多,有的人解决的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高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1.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目得满分难.
2.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1)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2)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如果来不及了,就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3)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4)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
答卷中要做到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成功,提高成功率。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在确信万无一失后方可交卷。
第五章 考前状态调整 第五章 考前状态调整
第一节 调整心态,突破心理围城
一、考试一半是靠心态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无论心理学的研究,还是高考的实践都表明,考生的应考心理如何,临场发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考的结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20个影响高考成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中心态排第1位。
1.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
应考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多数时候主要反映在思维活动中,但有时会在人的言行、神态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考试前感到紧张不安、焦虑失眠,学习效率下降,甚至食欲不振,精神体力都有极度疲惫的感觉;在考试中有人心情激动,难以平静,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有人碰到一些问题就惊慌失措、悲观失望,甚至想退场;有人感到头昏目眩,心慌烦躁,身心不适等等。这一切其实都是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称这种现象叫考试综合症。据最近几年的实际观察,有以上这些现象的考生不是少数,而占到相当的比例。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适度的压力,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无论是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对人的心理锻炼都有益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情绪不安、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现象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临场发挥。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2.应考心理对临场发挥的影响
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应考心理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临场发挥的好坏。应考心理越好的考生,一般来说,临场发挥就越好。反之,则越差。经常有这种现象: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并不怎么好,甚至较差,但是高考中却发挥得相当出色,甚至超水平发挥;而有的考生平时成绩还不差,但考试结果却令人失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应考心理在作怪。可以这样说: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临场发挥是对应考心理的最好检验。
3.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应该教育考生,使他们认识到:高考固然是一条成功之路,但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金榜题名诚然可喜,但榜上无名也未必就是穷途末路。当今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时代,需要各方面人才。只要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有所作为。考生应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正确对待高考。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考生一定不能迷信,有的考生考前看到了乌鸦,就觉得自己完了,看到喜鹊则认定对自己是个好兆头。还有许多考生考前爱扔硬币来判定自己的成功几率。这些都是要不得的,只会扰乱你的情绪,打击你的自信。
二、考试情绪的自我调适
考生当听到入场铃声时,难免心理紧张,特别是第一天的第一科考试。所以提前准备很关键,首先是物质准备,而心理准备更为重要。考生一迈入考场,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紧张。考前的知识储备和身心调适越充分,这种紧张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如果在考场上已经出现这种状况,这时再去懊悔是没有益处的,只能积极地采用一些调控措施消除这些情况带来的影响。
1.突然慌乱
有时,考生可能因为在作答时遇到了难题,或是遇到钢笔坏了之类的意外情况,或是冷不防从脑海里迸出我要失败了等消极的想法,便突然慌乱起来。这种情况发生后,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放松,一旦出现突然慌乱的最初征兆,最好暂停作答,闭合双眼,轻轻地对自己说放松,重复六次,并注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也可以全身高度绷紧十秒钟,然后突然放松。第二种方法是深呼吸,在突然慌乱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这时应该有意调节呼吸,在吸气时绵长、缓慢、深沉,呼气时也这样。第三个办法是中断思路,一旦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可以果断地对自己说停,同时握紧一下拳头,这样能中断原来的思路。当自觉情况好转后,应迅速转入正常考试状态。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2.瓶颈效应
瓶颈效应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心里觉得似乎容易解决而一时又解决不了的心理现象。这时考生答题一会儿感到似乎已经茅塞顿开,一会儿又觉得毫无办法,欲行不能,欲罢不忍,时间不知不觉溜过去了。瓶颈效应常伴随突然慌乱发生,并加剧慌乱程度。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保持镇静,注意放松,调整呼吸;然后,通过情境、结构联想,回忆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容,发掘出有用的材料和线索。另外,还可以暂时放下当前的题目,先做别的题,过会儿再回头思考,说不定会从其他题目中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呢!
3.身体疲劳
高考时,连续数小时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持续活跃、书写量较大的状态中,考生很容易产生身体疲劳现象。在高考前,考生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和良好的营养,从而为高考储备足够的精力。在考试当中,要不时给自己一些调整状态的短暂间歇,伸展四肢和腰背,活动手腕和头颈,摇摇手指关节,这样,才不至于过分紧张或疲劳,维持良好的机能状态。有些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感到手指非常紧张,严重时感到握笔和写字非常困难,这是手部疲劳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时,先放下笔,活动活动手腕,手臂自然下垂轻轻地摇一摇;也可以双手交叉按压指关节,双手举至面部自上而下做干洗脸五至六次,手便会放松许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 高考数学高考数学复习资料,高考数学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考复习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